央广网

中国游客在韩国济州机场扔垃圾引热议 “麻烦制造者”是误解

2017-02-16 12:07:00来源:央广网

  韩国《朝鲜日报》15日题为“济州机场的中国游客所过之处一片狼藉”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一些人认为“不文明出游丢脸丢到国外了”,也有网友质疑“为啥言之凿凿说是中国游客?”韩国当地也看法不一,韩国网友直指大企业免税店因中国游客获得利益却不对此支出社会费用,以及济州机场推出相关对策太迟。

  当地市民:有必要收取入岛费

  济州市民卢某12日在“脸谱”上发文称:“中国人疯狂地撕掉免税品的包装,清洁员们默默地把这些包装在一边堆成小山一样。这笔(清理)垃圾的费用应该也是由市民们负担的,我第一次觉得有必要收取(游客的)入岛费”。在写下这段文字的同时,卢某上传了济州机场国际线候机室里“仿佛垃圾场一般”的照片。

  韩国媒体的报道说,垃圾主要是免税品的包装纸箱和塑料包装材料等。中国游客在候机室附近的免税品柜台领到商品,拆开包装拿出物品后,就直接把垃圾扔到候机室地上。似乎是为了回国时减小免税品体积,躲避海关检查。

  韩媒:机场和免税店等结构上有问题

  同样关注此事的韩联社15日认为,机场候机室变成“垃圾场”的背后也有机场和免税店等结构上的问题。文章说,中国游客在济州旅行时,购买的免税品是在离境时通过机场内免税品交货点取货的。问题是,在两个多小时的办理离境手续等过程中,数百名中国游客一次性涌进狭小的出发候机室。而且,免税店交货点或是登机口等距离近,垃圾桶又少。

  对此,韩国机场公社济州本部相关人士回应说,他们计划在免税品整理区域设置隔板,增加清扫人员,将办理登机手续的时间提前一小时。此外,还计划和免税店协会协商方案,简化免税品包装。

  研究报告:海外对中国游客有四大误解

  国际咨询公司曾发布研究报告“中国游客新面孔”,该报告旨在消除人们对中国出境游客错误的四大刻板印象,包括:“出国就是为了购物”“挥金如土”“总是参加旅行团”或“自由行正代替旅行团”,以及“中国游客人人都是麻烦制造者”。

  误解1:出国仅仅是为了购物

  诚然,近乎每个中国人在旅行途中都会购物,但只有不到15%的游客把购物视为旅行的主要目的。相比之下,63%的游客旅行的意义仍在于享受美景。这一点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方式。但研究同样表明,韩国作为中国游客目前最热的出游胜地,购物也成为了主要的旅游驱动力。

  误解2:挥金如土

  相对而言,中国旅客的确在境外有很大花销。平均下来每人约花费3000美金,基本是全家人一个月的收入。其中有近1200美金用于购物,这就难免会给人一种中国人花钱无度的误解。但他们在自己身上的花销其实只有一半。超过32%的花费用于购买礼物,19%的钱则用于“代购”。由于中国旅客的需求繁杂,因此商家需要将各类商品分开来凸显每样商品独特的价值——不加区别的销售方法根本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

  误解3:“总是参加旅行团”或“自由行正代替旅行团”

  其实参加旅行团和自由行的中国游客数量都在增加。自由行游客并没有取代参加旅行团的游客,而是作为补充。例如,游客去香港和澳门时最喜欢自由行,去台湾则大多选择旅游团。同时,参加旅行团的游客在中国出境旅客中实际占据了更大的比例,因此“自由行正代替旅行团”的说法也是不对的。此外,参与调查的中国游客将旅行社视为唯一最无用的信息来源,也显示了旅行社与游客联系不够紧密。

  误解4:“中国游客人人都是麻烦制造者”

  不同文化造成的误解导致了中国旅客时常被误解。比如,在中国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而且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也是容许的。如果提前解释收取服务费及设施的合理使用方式,就不会有这么多交际失误。类似地,一些规定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在无烟区吸烟的罚款)也应当明确地交代清楚。开诚布公的双向交流是避免误解的最佳方式。(综合环球时报 中国经济网)

编辑: 李江雪
关键词: 游客;中国;购物;韩国;消费;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