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网约车司机为救婴儿连闯红灯,事后司机为免除自己的交通违法责任,希望孩子的家属作证,却遭到了家属的拒绝,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从已有的媒体报道看,孩子家属的行为无疑是让人心寒的。作为家属而言,当我们因孩子的紧急情况而陷入万难时刻,司机的鼎力相助是一种莫大的恩惠。

  在司机面对因此可能到来的行政处罚时,向公安机关说出实情,帮助司机澄清事实,既是我们对善意行为的应然报答,也是正义良知的必然进路,是每个善良个体理应遵循的基本价值操守。

  可惜的是,这场原本应该是生命接力、道德接力的赛道,因为家属的一个举动,瞬间陷入了冷场的窘境。或许,家属此举另有隐情,我们希望家属这样的一个举动,最终被证明是一场误会。

  不过,如果家属真的拒绝作证,司机师傅就一定要承担交通违法的行政处罚吗?其实未必。

  只要司机师傅说明自己闯红灯的原因,并结合行车记录仪的记载,以及其行车路线的客观情况,如果结合各方面的证据,足以认定司机确实是因紧急救助婴儿而不得已闯红灯,那么其行为完全可以认定为正当,而公安机关也一定会查清事实,最终免除对司机闯红灯的行政处罚。

  法律正义的核心是证据,而不能仅仅依靠道德。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子证据的取得与以往相比,更加便捷、顺畅,在查明案件的有关事实中,起到关键作用。

  尽管作为社会个体的自然人,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作出令人伤心的不诚信的行为,但是技术本身是诚实的,是不会骗人的。只要我们的技术手段充分,并给执法机关足够的证据支撑,即便真的有人拒绝为正义发声,也绝不会抵挡正义结果的最终到来。

  所以,在这个案件当中,家属的不作证,在法律上并不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在道德上,我们宁可相信家属拒绝作证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在法理上,尽管这种拒绝作证在法律上我们不能给他一种什么样的处罚或者责任,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自然会有公允的道德评价。

  众人拾柴火焰高,涓涓细流汇成河。社会道德风尚的培育,需要我们每个人在一次次善意行为的传递中,做点点滴滴的努力。也希望这起个案能够给我们足够的警醒、足够的反思,给有德者以善意的回报,莫让善良者“心凉”。全社会共同为正义发声、为道德发声,才能为美好、积极、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架设起法律和道德的稳固支撑。(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唐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