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石家庄女婴坠楼事件引发网友关注。据媒体报道,4个月大的女婴疑第二次被其母亲从5楼扔下,被快递员救出时,小孩因只穿了纸尿裤,已冻得全身发紫。经诊断,女婴脑部出血,肺部、肾部等多处受伤。但事发后,女婴的父亲先后三次把孩子从医院接回家中,还签署《放弃治疗协议书》。

  面对如此行径,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父母这么狠心,如此对待自己的骨肉?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家庭”,也是一对“问题父母”。孩子的母亲因为精神疾病已被送往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治疗。“医院细菌那么多,家里好多了,而且她熟悉环境,往这一躺就很容易睡着。她受伤应该睡觉。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孩子父亲如此轻描淡写地描绘进入重症监护室女儿的病情、伤情,也难以看出父女亲情。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女婴也被送往医院救治,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有关部门也回应称将介入帮扶,一些好心人也愿意出资助她恢复健康。而这一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家庭”孩子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的监护人也需要“监护”。不仅要监督其能不能履行好相关职责,有没有监护失职、监护疏忽等行为,对一些本身需要治疗的父母也应展开救治,如此事中的孩子母亲,如果确定为精神病,可以启动强制医疗程序,这样也能避免造成更大伤害。

  守护孩子生命安全,其一,“问题家庭”必须引起基层组织重视,比如村(社区)要非常清楚管辖范围内的每一户家庭情况,他们是不是暴力家庭,家长有没有不良嗜好,家庭关系是不是和谐等等。其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婚姻登记、优生优育方面的监管、检查,对于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等特殊情况的,要多关心、多跟进。其三,对于已经有过“前科”的监护人,要加入“黑名单”,经常性地进行教育、“喊话”,若是屡教不改,必须动用法律手段。

  在此类事件中,父母角色“缺位”导致孩子“失位”,甚至丢掉性命,相关法律要更加具体、更加明晰、更加有力。遇到像孩子父亲这样不积极救治的监护人,如果只是政府职能部门去劝说,难免收效甚微,应有的强制措施还是要采取。杜绝此类事件,还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比如,重庆市璧山区针对3名孩子父母严重失职问题,就探索了剥夺父母监护权保护链,将孩子交由当地民政局监护。方法总比困难多,多方一起努力,才能让“问题家庭”中的孩子健康成长“没有问题”。(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