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喜,是福州市永泰县霞拔乡锦安村一名80后,自2005年至今一直在武汉工作。今年1月份,他带领的钢筋工班刚获得公司年度“优秀钢筋工班组”的称号,而正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在疫情汹汹、武汉封城时,在很多人都想着如何逃离这座危城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留下,并且冲锋在前。在本该回乡团圆的日子里,他连续15天奋战在“风暴”的中心,连续参与了“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两所医院在后来的武汉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如何参与两座医院的建设的?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在武汉做工的黄可喜就听说了要建医院的事。1月22日,他做出一个决定:让妻儿先回老家,自己独自留下来。那个时候,他对身边的人说,“要为国家做点啥”。

  1月28日早上8点,黄可喜接到公司的通知,紧急组织了33名工友于中午12点火速集结到工地,当天下午就开工了。

  防抗疫情,争分夺秒。面对大体量的建筑工程,工地几千名建筑工人必需24小时不停赶工,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就两班倒,大家轮流吃;时间紧任务重,所有人就吃住在工地,连续奋战5天5夜。一直到2月2日早上,任务终于完成,“火神山”医院建成!

  回到工地宿舍休息隔离几天后,2月8日,黄可喜又接到通知要再建一座“雷神山”医院。没有抱怨,没有诉苦,说干就干,他又火速组织众人,再度奋战了4天4夜,直到2月12日顺利完成雷神山医院的建设。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和工友们这样没日没夜地拼命,多是志愿去一线的。有些人还把拿到的工钱拿来购买牛奶、口罩,送给了一线的医务人员。

  有人问,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他不怕感染吗?黄可喜是这么回答的:“当时心里的确有矛盾,怕感染病毒给自己和家人,但连着几天看新闻,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都不顾自身安危冲在一线,在该团圆的日子,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一个个家庭,大家都是人,国家有难,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时他一接到通知就跟大家商量,最终说服了全组33名工友,所有人决定一起去支援医院建设,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

  黄可喜回忆说,1月28日,他和工友们一到达工地就开始干活,大家伙都很卖力,不怕吃苦,睡地板,吃盒饭,没日没夜加班工作,累了就地倒头休息,连睡觉都戴着口罩。经过大家的不懈劳作,医院如期交付使用。“看到新闻上医院已经开始接收病人的消息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总算为武汉做了点实事。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医院建设工程结束后,为不给家乡添乱,黄可喜没有立即返乡,而是在工地宿舍自行隔离14天后继续留在武汉,“看看还能帮忙做点啥”。黄可喜说,他的家乡民风淳朴,有很多乡亲乐于助人,热心慈善,他们从小就影响着他。

  作为黄可喜的老家人,永泰霞拔乡锦安村支书黄春辉是这样评价他的:“村里人都说他人实在,经常做吃亏的事。他把钱看得不重,却把义气看得很重,是不会计较、爽直的一个人。” 黄可喜所在的湖北汇建劳务有限公司的向总说:“他呀,蛮不错,很诚实,很负责!你给他安排什么任务都能完成得很好!”共同参加医院建设的工友张华明说:“其实当初他来找我一起干时我也犹豫过,但去工地看了后,也被他的言行感染了,就跟着他一起为抗击疫情做点事。”

  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是千千万万像黄可喜这样平凡的小人物。在危难之际,他毅然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尽其心,倾其力,没有豪言壮语,不问利害得失,只是出于“要为国家做点啥”的朴素的情感。这是他发自内心的选择。回忆起那些奋战的日日夜夜,黄可喜都会笑着说:“想不到我们农民工也有用武之地,值!”(报送单位:福建省网信办 作者:福州日报刘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