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紫禁城里过大年

2019-01-29 14:32:00来源:央广网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宫廷还是民间,辞旧迎新都是中国人过年永恒的主题。过去的人都是怎么过年的?

  一场主题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885件(套)珍贵文物生动还原了清代宫廷过年时的场景,让我们跟随央广记者穿越历史,去感受紫禁城里的浓浓年味。

  和老百姓家里一样,威风凛凛的门神、妙笔生花的春联、喜气洋洋的福字也是清代紫禁城过年的标配。

  先说说门神,来听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李天垠的介绍。

  李天垠:武门神贴在宫苑的正门处,有驱邪纳福之意;文门神穿着古代文官的服装,有天官赐福的寓意;有一类是判子门神是钟馗形象,一般比如贴在仓库会比较多一些;还有一类就是仙姑门神是女性的形象,一般是贴在后妃的宫中比较常见;还有一类是童子门神,一般也是贴在后妃的宫中,有祈求多子多福的含义。

  紫禁城里的门神画主要有这五大类。那么春联呢?内容大多是歌颂盛世升平,或为新年祈福的,主要是由擅长书法的翰林们来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清宫春联有的写在白绢上。

  您一定好奇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满族先民崇尚白色的习俗了,他们在冬季下雪以后捕猎的时候,经常会穿白色衣服,这样更容易接近猎物。所以,白色对于他们来说,代表着吉祥和幸运。至于某一年皇宫里到底贴白色还是红色的对联,那是由内务府总管大臣请示皇帝决定的。

  说完了门神,再来说说福字。过年家家户户写福字、贴福字,紫禁城里也是如此。一进午门-雁翅楼展厅,您就可以看到五个形态各异的福字。

  李天垠:右上这一幅是雍正皇帝书写的福字,最左边这幅,从书法结体角度来讲,写得比较饱满,这是乾隆皇帝写的福字……

  这五个福字分别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写的,它们以打击乐器“磬”的形式排列,寓意福庆。

  每年腊月初一,皇帝会写下第一个福字,贴在乾清宫,这叫做“开笔书福”。之后,皇帝还会陆续写一些福字赐给王公大臣, 以示“赐福苍生”。

  李天垠:皇帝会赏赐给宗亲或者赏赐给重臣福字,这是一个清宫的传统。像咱们知道的和珅、纪晓岚、刘墉等等这样的重臣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这个福字,那个大臣必须得妥善保管,就是他不能随意处置。

  贴了春联,写了福字,还有一件大事。

  过大年少不了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下午,清代皇帝会钦点皇子、皇孙及近支的王公等到乾清宫赴宴,行家人礼,称为“宗亲宴”。

  走进紫禁城,在午门展厅,您就会看到这种“原汁原味”的清宫宗亲宴,这是参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膳底档的记载复原的。宴会上有各色鲜果点心、冷荤热菜,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有130多样。展览总撰稿人展梦夏说,这顿饭可是有讲究。

  展梦夏:跟皇帝一起吃饭,对大家来说是一种荣誉。皇帝把吃剩的饭赏给他,代表对他的赏识,这样的话就能够增进君臣关系,君臣关系融洽了,才能更好地一起去治理国家。

  吃饱喝足了,来点娱乐吧。您听到的这段古朴平和、庄严肃穆的音乐,是明清两代最高规格的皇家礼乐——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源自古代雅乐,故宫博物院馆员刘国梁介绍,这是新年之际,王公大臣、皇子宗亲在太和殿及乾清宫向皇帝行礼时演奏的。

  刘国梁:这边是编钟、编磬、琴、瑟、柷、敔、麾,中间那个是建鼓。它们在乐队里有什么样的作用?先说这件麾,这件麾就相当于咱们交响乐队里的指挥,举起它来开始演奏。孔子在齐闻《韶》,三月而不知肉味。听的就是这个音乐。

  能看、能吃、能玩、能听,紫禁城里的年味够丰富吧。

  这次展览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提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光展出的文物就有885件(套),可以好好地饱饱眼福。怎么样,要不要考虑来紫禁城里过个大年呢?

  一年又一年,我们辞旧迎新。一次又一次,我们重复过年的仪式,我们的文化也因此沉淀,因此流传。这或许,就是过年的意义。

编辑: 高杨

紫禁城里过大年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宫廷还是民间,辞旧迎新都是中国人过年永恒的主题。过去的人都是怎么过年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