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王先州:用“脚”蹚出致富路

2019-07-11 09: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麻柳7月11日消息(记者刘涛 见习记者王文爽)初夏的一个上午,我们在紫阳县麻柳镇染房村遇上了30岁的村民王先州。风尘仆仆的他刚从深圳赶回老家,和自己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宝贝女儿团聚。

  麻柳镇地处秦川相交的大巴山腹地,与四川万源山水相依。山里人淳朴、简单,日子却过得紧巴巴。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先州打小在大山中长大,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家里每年打下的庄稼只够自家人吃,父亲偶尔出去给人打打零工,才能赚回点零花钱。初中毕业后,家里的情况愈加吃紧,王先州决定放弃学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但辗转了多年、碰壁了多年。“有时候一年到头连工资都拿不到,偶尔还需要借路费回家,周围渐渐有很多闲言碎语指责我游手好闲、挣不到钱”,生活的残酷几乎击垮了这个山里娃。

  5年前,机会来了。2014年,紫阳县政府开始推广免费修脚技能培训,免培训费、免教材费、补助往返培训交通费,县政府还和用工企业签订了合同,跟进、确保学员的工资会按时发放。麻柳镇上的有过修脚打工的经验,王先州也决定来试试,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结束了12天的培训,王先州动身前往修脚行业龙头企业郑远元集团开在深圳的第二家店,前景如何没人能打包票。王先州说他没有想太多,努力工作能挣到钱就行,“小时候对挣钱没有概念,后来父母逐渐年迈,我也长大了,我得撑起来这个家。”

  王先州为顾客修脚 受访者供图

  为陌生人修脚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王先州也经历了早期的矛盾心理,“我刚开始不接受这个行业,我们那边的年轻人都不接受,堂堂一个男子汉怎么能给人洗脚呢?”启程去深圳前,王先州用还很生疏的手法给从小带他长大的奶奶修了脚,迈出了他修脚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我走的那天,我说我从学校学会了修脚,我当修脚工的‘第一双脚’先给奶奶修。”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平均每个月洗300多双脚。服务行业难免遭受客人的投诉、抱怨甚至辱骂,咬牙坚持下来的王先州获得了回报。“我到现在都记得,我第1个月工资是6800元,第2个月7400元,第3个月12000元,我想都没想过还能拿到1万多元的月工资。”3个月后,王先州被提拔为店长,逐渐在深圳闯出一番天地。

  

  王先州家的新房 王文爽 摄

  靠着这几年的打拼,王先州家在2017年跳出了贫困户的行列,如今他年收入近20万,背负多年的贷款还清了,还盖起了三层楼房。今年4月20日,王先州的女儿出生了。提起女儿,他满脸笑意。他说,打算再多攒点钱,4、5年内在安康市区买套房子,让女儿能在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

  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从麻柳大山里闯出去的王先州还会凭借修脚的手艺,在“筑梦”这条路上奋斗下去,“我这辈子都会在外面努力打拼,肯定会越干越好的,一切都会更好的。”

  在紫阳,像王先州一样靠修脚致富的修脚师还有4万多人,8000家“紫阳修脚店”开遍了全中国。2019年5月15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7家机构在意大利罗马主办的“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劳动者摆脱贫困——以陕西省紫阳县‘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为例”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第一名。在第二届全球减贫24个最佳案例中,中国有9件入选,紫阳案例是陕西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紫阳修脚”不仅成了国内行业品牌,还为解决全球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紫阳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一把小小的修脚刀为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做出了巨大贡献,紫阳人通过学习技能、转变观念坚定地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结出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果实。

编辑: 魏文欣

王先州:用“脚”蹚出致富路

麻柳镇地处秦川相交的大巴山腹地,与四川万源山水相依。山里人淳朴、简单,日子却过得紧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