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处首都中心城区的

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

石景山区始终立足首都定位,

坚持首善标准,聚焦老年人特殊关切,

突出社会覆盖,突出精准服务,

形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全员、全时、全程服务保障网,

有效解决养老供给

不充分、不均衡、不精准等问题。

  

注重体系化建设,

全面构建衔接配套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当前,石景山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67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36.82%;老年抚养系数高,老年人大多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经济收入低,老年抚养系数达47.3%,高居全市首位;空巢老人占比高,由于首钢搬迁、部分失独等原因,留守、空巢老人家庭多,纯老年人家庭人口占老年人口24.3%。

石景山区围绕改革试点这条主线,

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

先后制定下发了6大类20余份配套文件,

实施开展了失能老人康复关爱、

居家养老精准服务、康复辅具维护保养

等12项试点。

  

通过整合闲置设施资源

建成养老机构8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9家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40家,

在全市率先实现“一刻钟”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

注重精准化服务,

积极拓展个性专业的适老照护新模式

坚持个性化诉求个性对待、

专业化要求专业保障、精细化需求精细服务,

重点开展了四大项目。

实施“一人一策”适老化改造项目

对硬件配套、家具家装、康复辅具等进行适配改造,目前已完成399户的适老化改造,年内再完成200户的申请改造。

推行“一键呼叫”信息化服务项目

  从2018年开始,分期分批组织“一键呼叫”大话机的安装调试,目前已为13800户“三失一独一高”老人家庭安装养老服务“大话机”,实现一键对接居委会、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驿站、999急救中心等11个服务终端,实现了居家老人服务需求实时响应。目前已累计提供服务超过96万人次,其中救命救急232人次;疫情期间向老人推送语音播报信息3万余条,收听知晓率达95.7%。
  
  开展“三失一独”亲情化探访项目
  从2017年开始,持续开展上门“巡视探访”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已累计为全区4827位 “失智、失能、失独、独居”老人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328314人次,及时为老人提供陪伴和关心关爱服务。
  
打造“1160”喘息化照护项目
日前已安排25家养老服务机构为700名低保、低收入、特困家庭中失能老年人提供喘息服务。
  

注重融合化发展,

探索形成效能聚合的医康养护新路径

针对老年人日常医疗保障的刚性需求,

坚持养老照护与医疗保障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落实。

目前17家养老机构全部通过独立设置

医疗机构、配套设置医务站点、

协议合作综合医院三种模式,

适时做好床边诊疗,跟踪开展慢病管理,

定期组织健康讲座,

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

  

连续两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为60周岁以上、肢体失能、

经济困难的户籍老年人

无偿提供6000元的失能康复“服务包”,

目前已为692名失能老人

进行了14543次入户评估及康复治疗。

  

2019年,石景山区被确定为

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区,

已设立1个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平台,

成立2家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旗舰店,

建立了公益服务中心、

售后维权中心等4个中心,

布设了一批社区店中店。

  

设置养老服务机构

综合责任险、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和

长期护理险等3个险种,

为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提供了安全保障,深得老年人赞许

注重正规化管理,

有力推行规范严格的服务监管新举措

养老服务人员

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必须持证上岗,

必须参加定期专业技术培训与考试,

累计已培训护理人员近千人次

集中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

做到一键呼叫、一卡写入、一网监管,

对养老服务全过程

实现了动态监测和闭环管理。

  

针对助餐、助医、助急、助洁、

助康、助浴6类服务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贯标培训和监督指导,

目前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机构

参加市区两级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率达到100%。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

所有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正规有序,

做到零差错、零事故、零感染。

石景山区通过开展

国家级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设,

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

领导体系、工作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牢牢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等有利契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服务优化、责任担当、效果提升,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构建质量更高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