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 治堵28条措施实施了3个多月,效果究竟如何?昨日(17日),市交通委委员王兆荣用一组数据进行了回答:第一季度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6.6%、第一季度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同比减少了1小时。
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减少1小时
昨日,北京市召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交通委、市交管局、市交通委运管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对于市民关心的治堵措施实施以来的效果,王兆荣引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监测数据作了回答。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的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6.6%;第一季度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共计1小时15分钟,比去年同期的2小时15分钟减少了1小时。
五环以内,早高峰(7时至9时)全路网平均速度为27.5公里/小时,比去年同期的25.2公里/小时提高了9.1%;晚高峰(17时至19时)全路网平均速度为24.5公里/小时,比去年同期的22.2公里/小时提高了10.4%。
机动车净增8.3万辆,还将加大缓堵力度
“缓解拥堵已初见成效。”王兆荣称,首先是市民绿色出行意识的增强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出行量有了新的增加;其次,通过摇号购车,使机动车、特别是小客车快速增长势头得到调控。
据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长李少明介绍,1月1日至4月14日,全市新增机动车12.8万辆,净增8.3万辆,同比下降59.1%,包括通过摇号获取购车资格的车辆、新政实施前购买的备案车、还有类似货车等不需参加摇号直接上牌照的车辆。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489.2万辆。此外,继续实施每周一日高峰时段限行,也消减了交通流量;东教场胡同南口等一批微循环道路得到打通,也改善了局部路段通行能力。
王兆荣表示,今后在推进治堵综合措施实施的同时,也要继续跟踪监测其实施效果。北京还将进一步加大缓解拥堵力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进社区通勤快车建设,继续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并实施疏堵工程,加快发展智能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