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春“动”贵州 无限风光——山村“盆景”变“风景”

2017-04-13 11: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贵阳4月13日消息(记者王珩 贵州台记者黄静、王兴城)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不少支离破碎的耕地藏在山高谷深的小村庄里。然而,在盘县一个叫舍烹的村寨,这里沉睡多年的山水田地,却因为一场变革的出现而被唤醒,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告别“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生活,走上了一条“青山绿水皆变钱”的致富路。小山村的变化,更惊动了中央,被写进了2017年的“一号文件”,使得这场变革的“盆景”正变为当地最美的“风景”。

  “我主要是负责水,我家媳妇嘛她专门管理这些花草……”初春时节,位于海拔2300多米的娘娘山高原湿地,距离县城90多公里的贵州盘县普古乡舍烹村还被云雾缭绕,扑面而来的春风依旧有些冻人,四处盛开的桃花微微打着颤散着香。然而,在村民徐小财忙活着的科技示范大棚产业园里,却是暖意融融,各种花草绿意盎然,争奇斗艳。守着美景干农活,徐小财说,如今的生活和以往大不一样,“我们就早上边坐班车来,晚上吃完饭接起回家了,反正十把分钟就送到了。”

  坐着班车上下班,算着时间干农活,伺候的,不再是传统农作物,而是更值钱的花草果木。这样的生活,对于舍烹村的400多户村民来说不是新鲜事。正如舍烹村村民吴永流说的那样,他们不再是传统的“农民”了,“现在我总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本来是农民,但是我地入股在里面已经是股东了。”

  从农民变股东,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2012年5月发生在舍烹村的一场变革说起,在商海搏击了三十多年的陶正学,正是这场变革的发起人。陶正学原本就是舍烹村人,在外经商多年,曾先后捐资1100多万元帮助家乡修通了公路、建起了小学,但是如何让父老乡亲共同富起来?几番思考,陶正学把目光放在舍烹那些山高地远、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决定改变舍烹“三散”的状态,让娘娘山下富饶的土地资源,转化为舍烹村民致富的资产,“农业就是我们的根。改进三散,人的资源散,资金散,人的思想经营思路散。”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按照这一思路,陶正学反复召集村里人开会,将成立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搞种养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和大家商议。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陶永攀记得那会儿村民们对此都很迷茫:“开会都开了将近20次,思想都很纠结嘛,都思前想后,入股了是做什么?大家都有很多很多矛盾的心理。”

  几经商议,2012年5月6号,在陶正学家中的小院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银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拉开了舍烹改革的序幕。之后,银湖合作社发动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等方式,让400多户村民成了股东,开始从事猕猴桃、蓝莓、刺梨等精品水果种植和特色养殖。舍烹村村民吴永流,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将自家的16亩土地入股银湖合作社。曾经外出打工赚钱的他,终于品尝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甜蜜,“像我家有16亩,可以拿到9千多块钱,每年都是定期给我分红的。一亩地有20块钱的管理费,还有打工工资一个月就2千6,一年7、8万差不多。”

  通过“三变”改革,如今,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00元。发源于舍烹的“三变”改革,更是被写入了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变”发起人陶正学也被评为2016年的全国“十佳农民”。

  为了让这场变革的“盆景”变为最美的“风景”,由小山村演变而来的“三变”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全域三变”的概念。盘县三变办副主任刘军介绍,“全域三变”指农村三变、城市三变以及景区三变,是舍烹“三变”外延的扩展,旨在解决盘县农村及城市贫困人口5.34万户,12.04万人的脱贫问题,“一二三产的融合之后,能够有效的盘活巨大的农村的存量资源,还有我们城市的资源,景区的资源,把这些资源都聚合起来之后,能够有效的推进盘县的社会经济跨上一个大的新的台阶。”

  在盘县红果经济开发区安置点,今年2月8号进场施工的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正在建设,“施工单位介绍:总共的话有25层,建设规模是1924户。目前的话呢我们有6栋高层的基础已经做完了,整个项目就是今年建今年要入住。”

  贵州盘县三变办副主任刘军说,作为盘县全域三变的一个创新点。建房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易地搬迁扶贫的群众入股城镇建设的要素:“搬迁对象的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林地,这四块地把它给盘活,让它入股在村集体合作社里面,固定分红。另外我们的一个创新,在搬迁对象里面,我们就把他这一百平方米的房子,设计的时候就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供他居住,另外一个部分拿出来对外出租也好,招商也好入股也好,产生房产的收益。”

  由农村领域“三变”拓展到城市资源参与“三变”,由局部“三变”拓展到全域“三变”,刘军说,能变则变,灵活多变是“三变”的精髓。然而,宗旨永远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就是把链条打通,盘活资源,我们主要就打造股份的居民,让我们自己的居民越来越富,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

  县城的建设正在进行,舍烹发展的脚步也正在加紧,“这个就是娘娘山湿地公园的一个规划,包括两个县6个乡……”

  今年,舍烹种植的猕猴桃、蓝莓、刺梨等经果林进入挂果丰产期;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初见成效:村里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建了,温泉度假区有了,村民可以通过林权、土地、房屋等入股其中统一管理坐享分红……村民吴永流也正盘算着加入这一场新的变革中,“青山绿水都可以变成钱了,我觉得太好了。我房子是以前修的,但是现在如果人多了就想重新盖一所来做这个农家乐。”

编辑: 何微
关键词: 贵州;旅游;变化;发展;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