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旅游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为雾霾天“自责”:问题再难且直面

2017-01-09 08:00:00 来源:光明网

  【阅读提示】24小时内多部委密集回应 央视:重霾面前信息透明不能缺席

  光明网评论员:雾霾已然成为人们时下最关心的话题。1月6日20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专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气十条”实施4年来,大气治理的方向是对的,措施是管用的,但必须正视的问题是,“冬季空气污染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什么改善”;还说,作为环保部长,看到雾霾天,也感到内疚和自责。

  无独有偶,7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在政府、企业、媒体、市民多方代表参与的“治霾座谈会”上,针对有网友在网络上吐槽治霾效果,也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还称“对持续雾霾对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深感不安”。

  “自责”“不安”,在面向公众的公共信息发布场合,这些词从环保部部长、北京代市长口中说出,别具意味。它也引发了巨大的舆情反响:寄附在“自责”“不安”上的意绪与治霾决心之间的传导关系,也是公众解读的焦点。

  当下雾霾确实是个能击中社会痛点的严重问题。对公众而言,治霾不看广告看疗效,无论“铁腕治污”祭出了多少治理举措,人们在评估环境治理成效时,都无法回避以能触碰的空气质量好坏为度量衡,毕竟那也是最现实的“治霾效果呈现图”。很多人吐槽冬日里频袭的雾霾时也会担心,自身痛切感受无法形成“自上而下”的痛感传递,变为决策者、治理者加强环保层面善治的动力。

  而两位身在高位的官员的说法,也能抚平很多人的焦虑:从其表态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民众遭受的霾祸之痛,有着挺清晰的体认——之前陈吉宁部长“夜探”北京重污染应急,还有蔡奇市长透露的到北京工作后“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看空气质量指数”,都说明他们对雾霾问题的上心。而坦承冬季空气污染改善幅度非常小乃至没改善,也是对问题的直面。

  对民意诉求的正视、对既有问题的直面,终会合成解决难题的决心。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一蹴而就,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只争朝夕”,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而这次二人的表态,确实也抓住了不少“牛鼻子”,展现了“分秒必争”的攻坚势头。比如针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陈吉宁表示京津冀将建禁烧散煤区;针对许多大中城市机动车污染物已成细颗粒物的首要来源,他提出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及高频使用的出租车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针对此前舆论场提到的部分地方预警预案“任性”的问题,他也讲到环保部正在评估“2+18”(即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省份的18个城市)城市的重污染应急预案。而蔡奇披露的不少治理措施,如推进农村煤改清洁能源、供暖锅炉改造、重型柴油车管控等,也切中要害。

  有些问题的被提出,也让社会层面的雾霾应对更具指向性:如就冬天空气污染难以改善的问题,环保部正在加班加点地研究,而社会也该思考,如何在常规性治理加码的情况下,针对冬季雾霾多发的情形拿出“特效”治理方案。

  得看到,我国新环保法确立了总量控制、许可证等制度;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大气质量管理考核等办法,还确立了治污目标责任书的约束和治理不力约谈制;而中央环保督察则升级了环境监管模式,区域联防联控、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等机制亦初步成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确实有不小成效。

  但冬季雾霾来势凶猛的景象就在那,容不得回避,也无法拿治霾的“阶段性”“周期性”去淡化问题:重霾围困之下,民众的肺部很难接受雾霾的“历久方能见效”。这也要求治霾不光勾画多少年后的图景,也要急民众眼下的呼吸之急,在解其眼前之急上多下功夫,并通过发布会、座谈会这类形式,用开放式治霾纾解民众的焦虑。

  治霾的落脚点,是要提升民众的“环境治理获得感”。而反省与直面,则是提升治霾强度与韧度的动力引擎。事实上,在问题被正视时,它离被解决也就近了一大步。

编辑:何微

关键词:雾霾,光明网,自责,环保部,阶段性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