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洋品牌”在中国递交了一份毁誉参半的答卷。

一方面,“洋品牌”以高科技含量、舒适的用户体验捕获人心。另一方面,屡陷“诚信门”事件。“洋品牌”让消费者“很受伤”,这个国人眼中曾经的高品质代名词在今天有些变了味儿。 …[详细]

洋品牌还是“佯”品牌

国家质检总局上月底公布的今年4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显示,共有209批次产品不合格,“上榜”的进口食品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包括“依云”天然矿泉水、“桂格”快熟燕麦片、“喜宝”牌婴儿辅助食品等。

 

高价进口化妆水被曝其实成分只是水,但有的产品售价却“比汽油都贵六十倍”,其中依云、雅漾、理肤泉和薇姿四大国外知名品牌的化妆水被直接点名。…[详细]

上海抽检服装43批次不合格,ZARA、H&M榜上有名。包括PH值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纰裂不合格、纤维含量名不副实、产品标识不规范等。…[详细]

·从法国进口的依云天然矿泉水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专家表示,亚硝酸盐超标会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 …[详细]

 

第一,在许多国人心目中,“进口”和“外国货”都是质量的保证,我国消费者的盲目追捧成为洋品牌放松管理、降低质量的原因之一;

第二,一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线,甚至用国内外两个标准管理其中国公司,在生产、销售环节存在不少漏洞,例如,“日本奶粉对中国市场产品使用中国标准”一事,“双重标准”源自于中国部分行业标准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导致企业擅自降低质量标准,是同一品牌产品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销售形成不同档次;

第三,一些政府监管部门也过分迷信洋品牌,甚至以仰视的姿态,给予其“超国民待遇”,动辄开出诸如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绿色机制等优惠,进而对其产品放松了监管。外资企业也是“商人”,其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缺失监督与惩罚机制等刚性约束的企业可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这就难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详细]

 

在我国不少消费者眼中,洋品牌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然而,一些洋品牌不断被曝出各种质量问题,不少企业在售后处理上还表现出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态度,这严重损害了这些企业的品牌形象。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市场日益受到跨国公司重视的今天,无论这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有多高,如果在扩张中忽视产品质量,缺乏诚信,必将失去人心,当前摆在外资品牌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水平。 …[详细]

 

我们呼吁理性消费,但还是挡不住国际一线品牌在中国捞金的速度。

外国品牌的故事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还将继续上演,日渐成熟的中国消费者对它们已从最初的盲目崇拜向理性选择过渡。品质与诚信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丢掉了它,企业的品牌神话也将不复存在。如此,洋品牌也就从神坛上走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