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产阶层的主要来源,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白领还是一个令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意味着出入于都市的高档写字楼、格子工作间,是份体面、众人称羡的工作。

 

  但如今,白领变成了“夹心层”:承受着被富人拉高的生活成本、却又无法享受政府针对底层人的保障福利措施。发了薪水,交了房租、水电燃气费,买了油、米和泡面,摸摸口袋剩下的钱,感叹一声:唉,这月工资又“白领”了!中产阶级何以沦落至此?

  通胀魅影重现 生活质量下降不安全感加重

 

  房价一路飙升、物价飞速上涨的同时并没有带来薪酬的增长,白领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背负着房价飞涨、医药费高昂、子女教育成本上升的沉重包袱,“相对贫困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来。白领们在拼命追赶CPI,但经验和机遇的限制,他们的愿望往往无法实现。

 

  2009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直至今年6月份CPI再创新高。尽管首当其冲的是低收入人群,但也使得物价敏感人群正在向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一方面,由于本轮涨价的品种,如成品油、出租车、鲜瓜果、家禽、鲜蛋、鲜奶、快餐、服装、房租价格等,都是城市白领的集中消费区域;另一方面,这一人群的家庭资金链脆弱,而近期密集出台的提高住房按揭首付比例、提高房贷利率等政策,普遍累及中等收入人群[详细]

 

  中产焦虑正是中国的焦虑

 

  城市白领是通胀造成个人财产缩水的“重灾区”。为了应对通胀,让个人财产保值增值,白领冲杀在各种投资理财领域,炒股、买分红型保险、买银行理财产品但近两年来,股市行情如“过山车”,个人资产找不到“避风港”,可以说是“不投资理财,存银行看着贬值心慌;投资理财,看着市场行情涨涨跌跌心更慌”。

 

  之所以要重视中产的焦虑,乃是因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润滑剂,也是社会消费的主力人群。当中产阶层花费太多的钱用于食品、房屋、教育和医疗支出,喝咖啡、旅游和消费高档商品的需求,就将退居二线。当中产阶层消费能力持续受到损害,劳动阶层的储蓄又贬值的环境下,恐怕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仅难以实行,社会矛盾也将日益尖锐。 [详细]

 

 

 

 

 

  隐性收入五花八门 中产难成减税受益者

 

  税收这一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杠杆,在富贵阶层前存在盲区,造成了贫富阶层实际税负不公,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白领大都以薪酬作为收入来源,因此收入几乎是“透明”的,偷税漏税也少。而富人的收入虽然高,但偷税漏税的概率也高。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扩大了贫富悬殊。

 

  在陆续出台的若干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新政中,诸如将开征的物业税、燃油税等,白领阶层首当其冲是利益密切相关者,可能会面临很大的负担与压力。本应多纳税的富裕阶层有很多办法逃过这个“筛子”,而应受到税收政策倾斜保护的中产白领和工薪阶层却成为纳税的主力军。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造成了国民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底数不清。目前,“灰色收入”己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返点、好处费、感谢费、劳务费、讲课费、稿酬、礼金等名目繁多。“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如果不遏制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加剧的势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详细]

 

  一夜暴富神话加剧中产阶级心理失衡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而频频出现的一夜暴富的大款,让白领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相比大款的富裕生活,白领惯常的生活优越感荡然无存。 [详细]

 

 

 

 

 

 

  冯珞和左诚仁夫妇二人,在深圳安家四年了,有车有房有孩子,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拼搏在这座竞争异常激烈的移民城市也让这对夫妇感到压力。“在深圳钱是赚不完的,有那么多标杆人物在那,很多大学同学已经自己创业小有成就。”左诚仁说。然而沉重的房贷、孩子日后的教学经费以及父辈养老问题让他们觉得难以松懈,“在别人看来,我们夫妻俩生活在大城市,似乎什么都有了,却不知道我们承担着怎样的压力,有时觉得透不过气来。”左诚仁说。

 

  教育绑架中产 父母成“孩奴”

 

  孩子一出生,家长便要源源不断地花钱,而几年之后的教育经费,更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在一些大城市,从幼儿园到大学,少说也得几十万。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与每一个家庭一样,“中产阶级”也需要抚养孩子。有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到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储蓄的目的,子女教育费用排在首位,所占比例接近30%。面对当前生活中的第一笔大额开销,对于一部分中产阶层来说并不乐观。 [详细]

 

  四位父母养老消灭一个中产家庭?

 

  老龄化越来越走近社会,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变成“421”家庭结构。两个城市白领能否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之痛?多位专家称,中国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社会养老,他们中包括来自权威部委的研究人员。这也就是说,短期内,60后、70后乃至80后的父母们,还必须延续家庭养老的方式。

 

  在谈及老年,父母们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去养老院、在老家终老……但是,当我们和他们详细思考各种可能的时候,其结果确实很难让人乐观。 [详细]

 

 

  人人都成为大资本家、大政治家,有没有这种可能?这只是一种空想,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也不需要如此,也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机会。工业化近300年的历史表明,现实社会中,多数人能够成为中产阶层,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过自己愿意珍视的生活的能力。

 

  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年收入在6万到50万人民币的家庭列为中等收入家庭。按此计算,2010年,我国符合中等收入标准的人数达到八千万人,并且2011年这一数据还在急剧增加,但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不到8%。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已跻身“中上等”收入国家,但是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后半程中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去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3700美元,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都进入了关键阶段。拉美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尤其要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如何提高该阶层的比重,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迈过的坎。这就要求国家从“顶层设计”着手,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详细]

 

  结语

  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中产阶层规模难以扩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共产品短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给中低收入者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失去了成为中产阶层的机会和能力。中产阶层的焦虑或许正是中国的焦虑。如今,中国经济站正站在前进的十字路口,或许我们应该梳理这种焦虑,从产生这些焦虑的元素中,发掘出真正的应对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