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博物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临时展出的部分展品8日晚遭窃之后,故宫的安保措施遭到严重质疑;随着失窃案的告破,失窃展品逐一找回,故宫又因为锦旗出现错别字而被广大网友责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知名媒体人又在微博曝光故宫建福宫被改成私人会所敛财,令故宫召来一片讨伐之声,声誉雪上加霜【详细

 

 事件:“故宫大盗”只是小偷甲 砸窗行窃翻墙逃跑

----------------------------------------------------------------
    故宫展品失窃58小时后,被北京警方迅速破案,众说纷纭的“故宫大盗”落网,公众在赞叹警察工作效率之余不免失望:“故宫大盗”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到100斤、作案时手法低级、完全没有反侦查能力。据嫌疑人陈述,他先是偷钻栏杆潜入故宫,后躲藏在故宫内一处未开放的房间内,趁夜色敲破窗户实施盗窃,在被发现形迹后,翻越10米高的宫墙逃跑。逃跑后,嫌疑人经“鉴定”认为得手之物是假货,竟将藏品丢弃于垃圾桶内。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故宫的安保号称“内外监控无盲点”,安保体系极其严密,故宫内的纵深体系被区分为防护区、监控区和禁区三大块,博物馆内还有技防、人防、物防和犬防四道防线。基于此,有人质疑:故宫“失守的不仅是若干安保防线,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守护国家级博物院那种如履薄冰的敬畏感。”【详细

 

 

 观点:故宫失窃敲响警钟 博物馆防“贼”需用心

----------------------------------------------------------------

    5月8日的故宫盗窃案不是唯一一次,据统计,这已是建国以来第六起故宫盗窃案。纵观全球界,博物馆文物被盗在世界各地都时有发生,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公布了全球“十大艺术品被盗案”,这些艺术品价值总计6亿美元。在这些惊天动地的艺术品失窃案中,作案者的手段往往非常简单,有些甚至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地步。1991年,一个名叫安东尼戴斯利的醉鬼踉踉跄跄地走进英国伯明翰博物院与艺术画廊,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他从墙上摘下价值七万五千英镑亨利沃利斯的《查特顿之死》,夹在胳膊底下,出门上了公车走掉,博物馆保安来到的时候为时已晚。

 

    那么,国家投入大量经费打造的博物馆安防系统为何防备不了一个“笨贼”呢?有人提出是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呼吁出台博物馆法,而更多的人则指出博物馆失窃最大的漏洞在于人员的意识和责任心。【详细

 

 事件:网友指锦旗用字错误 故宫坚称“撼”字没有错

----------------------------------------------------------------
   “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上面的感谢语。短短十个字,却被网友挑出了错别字:“撼”应为“捍”。对于网友提出的错误,故宫先是回应“锦旗上的字和‘撼山易,撼解放军难’里的‘撼’字同义”,而后又再次表示,做锦旗前请教过专家,坚称用字没错。“锦旗门”事件也随之升级,关于“撼”字的讨论从网上延伸到了现实社会,一些学者也出来指正,认为锦旗用字确实是错别字。5月16日,故宫官方微博发表文章,就锦旗错别字道歉,声称“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详细  

 

 

 观点:文化重地出现“白字”不该 有错为何不能认错

----------------------------------------------------------------

    文化重地出现错别字,也不仅故宫一个。日前,国内一家博物馆被曝通道“出口”的英语标志,被错误地翻译成“export”,这个单词中文意思虽然也是“出口”,但指的是国际贸易的出口。正确翻译应为“exit”。

 

   类似的事件或许还会在别的地方存在。深究起来,这不仅是故宫管理方写错一个字那么简单,它反映了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民主意识、一种求真精神的缺失。一个文化人成堆的地方,竟然犯了常识性错误,让人不可理喻。就算一个人笔误,为什么不让管理层的人员看看有什么不妥?就算管理层的人员“品读”了,为什么不对其谬误提出质疑,集体失语?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网友提出质疑的时候,故宫博物院相关人士还强词夺理,固执己见,死不承认。

 

 事件:建福宫被曝已成高级会所 故宫未作进一步回应

----------------------------------------------------------------
    最先曝光故宫私人会所的是央视主持人芮成钢,他在其微博上说,听说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改成一个为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对此,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没看到,未作评论。随后故宫官方微博对建福宫变成私人会所一事给以否认。

 

    5月14日,有网友称自己就曾受邀参加今年4月23日举行的建福宫会所开幕式,并收到了会所方面的入会邀请。有知情人公布了建福宫会所方面发的《紫禁城建福宫入会协议书》,并配以图片。在巨大舆论压力下,5月16日,故宫官方微博回应,称“建福宫成会所”系公司擅作主张。【详细

 

 

 观点:公家之地被私用敛财 故宫决策缺乏公众监督

----------------------------------------------------------------

   1924年,建福宫花园发生火灾,宫内设施付之一炬。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资,在火场废墟上复建,于2005年竣工。据了解,故宫博物院20多名古建设计者和80多位古建修缮人员参与了建福宫花园的复建。为了尽可能与原建筑物所用材料保持一致,复建工程所用原料都是由故宫与基金会共同组织的考察小组,赴东北、山东、北京房山、苏州等地采购而来。

 

   故宫“建福宫会所”被曝光后,一网友发微博称,“当年正好服务于捐资重建‘建福宫’的陈氏家族企业,对故宫建私人会所一事略知一二”,“人家90年代花千多万无偿修复了的东西,结果被当做了私人高档会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博物馆,故宫者,非故宫工作人员所有,本属于国民共享的公共文化资源。然而,从当初星巴克入驻故宫,到如今的疑似富豪会所,此类决策过程常常远离公众监督的视线。【详细

 

 最新:“三重门”事件后故宫连发微博:致歉 说明 自查

---------------------------------------------------------

    近期,故宫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就锦旗错字道歉,并自检失窃事件中的七大漏洞、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对于近日持续受到关注的建福宫事件,故宫重申:建福宫花园不存在也不可能成为全球顶级富豪私人会所,同时表示下属公司确曾发放入会邀请,但这一行为未经故宫批准,目前会所一事未成事实。并对九项质疑逐一进行了回应。【详细

 

 观点:公共文化资源利用必须公开透明 有台账亮台账

----------------------------------------------------------------
    故宫“三重门”事件,特别是建福宫变成富豪会所的消息传出,激怒了公众。许多人纷纷站出来指责故宫此行是“公器私用”,要求故宫公开公共资源利用信息。而事实上,博物馆介入市场走经营之路,其实并不是故宫遇到的特殊问题,世界博物馆学界早在20年前就开始探讨这一问题。国外一些博物馆大国,实际上是把博物馆当作企业来经营的。

 

    那么,故宫博物院为何会遭到众多的质疑和不解,关键就在信息没有得以及时地公开。既然建福宫已经发酵为大众瞩目的公共事件,故宫就要证明自己,将建福宫里的那些事儿毫不保留地抖落出来。清者自清,公众自有公断。这事儿一点都不难,只要按时间顺序,将在建福宫举办过的活动流水账式地晒出来,有资料亮资料,有台账晾台账,大家还会不信吗?再推及国内的各大博物馆,信息公开制度大多都没有建立,人们只知道馆内收藏的宝物,却很少了解博物馆的安保、运营等状况【详细

 

 观点:制定相关规定 加强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市场化监督

----------------------------------------------------------------

   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大多有一个特性,如果不要经营,则开支要由纳税人负担,而且可能由于经费短缺而影响文物保护和开放。如果引入经营,虽然减轻了纳税人负担,获得了文物保护资金,但也会干扰博物馆的质量。怎么权衡利弊,这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探讨。如果进行市场化经营,则需要考虑如何规范化经营,保证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共资源的公益性。详细

 

故宫本身具有公共属性,为全民所有。这次故宫之所以陷入“三重门”不能自拔,就在于其公共性的溃退失守。正是远离了公共性,故宫才无视公共文化责任,才“默许”下设的文化公司过度逐利,甚至假借故宫这一公共资源来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