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联考阵营陆续开考 考生严阵以待

    2月19日,6万多人奋战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七校联盟水平测试;2月20日早上八点半,“北约”开始了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考试,2万多名考生搏北大、港大等13所高校名额;2月26日,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科联盟又将开考,考生数为3万多人。再加上联盟之外的自主招生高校,粗略估计,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全国将约有近20万人次的考生轮番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声势浩大的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可谓高校招生改革的重大突破,因为这一举措打破了高考的唯一性。但与此同时“高校获得更多招生自主权,学生获得更多选择权”的改革初衷似乎并未实现,而高校却陷入了一种集团作战的混乱局面。【详细

 

    考什么:内容形式都见新意 全靠平时功底

    “语文考阅读、文言文断句、诗歌鉴赏和作文四大块,和往年相比,难度适中。作文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是关于忧患意识的,占语文一半的分数!”启东中学陈李佳同学告诉记者,“另外一门是英语。和高考相比,英语作文的套路基本上用不着,而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观性较强。”。“下午的数学题目很灵活,图形题和高考的形式很不一样,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多。人文社会类题目比较抽象,相对于高考阅读的‘一板一眼’,其中的阅读题更侧重对考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考察,观点类的题目占比较大。”

    “根据往年经验,相对于笔试,自主招生的面试题形式和内容都更见新意和深度,尤其是部分高校的面试题,根本无法准备,全靠平时功底。”一位中学老师表示。【详细

 

    参考攻略:如何让考生避免疲于应考

    联考高校的招生部门负责人均在不同场合表示,高校联合展开自主招生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2011年三大自主招生“联盟”中共聚集了29所国内知名高校,一个学生最多可以同时报考其中的7所,只需要参加三次笔试。

    复旦大学招生办的游畅表示,学生过重的备考压力与盲目报考有关。“其实每个院校的招生政策和优惠条件都不同,考生在报名之前必须要仔细考虑、合理调整、有所取舍,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与心仪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但就今年的报考情况来看,似乎理性选择的考生比例仍然不高。”【详细

 

    “变了质”的高考   

    每年的高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场考试,而成为了一个社会公共事件。着名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提议,干脆设立“高考节”,全民放假。一人高考全家陪送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甚至高考期间家长自发拦路、禁司机鸣喇叭。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既有利于为考生减压,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也能为高中教育松绑,使其不再唯分数论。【详细

 

    “状元”现象

    每年高考过后,很多地方会兴起对高考状元的大肆炒作之风。对状元的片面追捧,是高考变质的畸形产物。有了状元,一个地方方觉得显出了其教育实力;学校方觉得光耀门楣,来年才会有更多的报考者;而老师也能得到奖金等等。对于状元的追捧,实则是教育政绩观的错位。高考指挥棒不变,这种功利的教育政绩观不可能得到实质的改变。【详细

自主招考:争议中前行

 

这样的画面我们每个人都如此的熟悉

 

在狭窄的高考之门外,多一些渠道也是好事 

 

 

    保障透明 高校须接受社会监督 

    “会不会有人关系比较硬?”只要是考试,就有家长问这样的问题。广州广雅中学学生家长刘先生担心,自主招生考试不像高考那样严格,各个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和面试,录取标准也更加多元,这是否会让人有机可乘?

  事实上,不只是考试,数名学生和家长对入围自主招生考试的人选提出疑问:成绩和奖项差不多,为什么是他入选,而不是我入选?平时成绩和竞赛成绩,哪个应该看得更重一些?

  刘先生呼吁,各学校应该公布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及时公开入围和录取名单,并接受社会和考生、家长的监督。【详细

 

 

    如何确保公平

    千人赶考自主招生考试,几人是出自寒门?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攀谈中,一些城市家长主动提及,前来参加考试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或者出身富裕。事实上,一连两日,在考场蹲点的记者竟然没有遇到一个来自农村的考生或家长。

  来自深圳的林先生说,从今天自主招生考试的情况来看,农村学生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他们没有赖以入围的各种竞赛证书,因为这需要花费巨资上各种辅导班;他们也没有动辄数千上万元的旅费,供其往返北京、上海进行面试。无法获得宝贵的5分—40分加分,不少刻苦努力的寒门学子就可能与名校无缘。【详细

 

 

 

古人怎么“高考”

国外高考一瞥

 

    唐代科举特点:科目繁多 重诗词歌赋
    唐代科举的一个非常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径。进士科考试在唐代趋向于以诗赋为主,不仅如此,应进士科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文卷,投献给当时达官贵人或文坛名人求得他们赏识推荐,以提高知名度和及第机会,这种习尚称为行卷。

    宋代科举特点:轻视诗词 重视实际能力
    殿试策论因时间限制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文采一般。但它作为文学体裁,其中也不乏佳作。由于宋代文官政治的实行,大批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发言权,在文坛上也是左右风气的领袖人物。因此,宋代文人多为官僚、学者、文士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远比汉唐广博宏大。

    明清科举特点:八股取士 重文章格式
    明清科举考试,皆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八股文的字数每多变化,明《四书》的题目规定要写二百字以上,《五经》的题目规定要写三百字以上。应试者为求胜出,往往愈写愈多,到了清康熙四十三年,始规定每篇八股文不能超过七百字,以后即奉为定则。仅就八股文的形式而言,其内容也自有一定之规。

 

    美国:选最满意成绩寄送大学

    美国的高考叫SAT,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每年有7次考SAT的机会,每次成绩2年有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任何一次考试,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成绩寄送大学。美国注重个人素质,大学选取学生并不单看其高考成绩,许多学校都把其他技能列入录取要求中。

 

    法国:选擅长科目计入考试成绩

    法国的高考叫做“业士考试”。考试通过的学生都能上大学级技术学院,这相当于中国的高职。如果成绩好,可以上大学校,成绩优秀者才能考上综合大学。法国考生考上大学的机会除了高考成绩外,只要注重平时成绩,一样有机会上大学。

 

    德国:看重平时成绩

    严格来说,德国的高考相当于国内的毕业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后,学生只需申请大学而不用参加高考。德国大学在挑选学生时,不仅看会考成绩,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经历以及荣誉奖状等,都成为学生被录取的筹码。【详细

    【结语】其实高考也好,自主招考也好,都只是进入到大学学习的一场资格测试而已。从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的特招,到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每一次有关高考的任何一丝波动都能掀起一阵巨大的涟漪。高考是高中教育甚至中小学教育的风向标,通过更强调灵活应变、综合发展的自主招生考试的试水,或许能给素质教育的推进多点机会、给被奥数、竞赛包围的学生多个舞台。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可能会磕碰,但总是在前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