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到今年,中国选秀节目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年。七年之间,狂轰滥炸式的选秀节目让我们记住了很多人的名字。很多原本藉藉无名之人也通过电视,通过互联网一夜成名。比如李宇春,比如张靓颖,比如杨二车娜姆,比如马天宇、陈楚生,再比如师洋、刘著。七年之间,我们发明了很多的代号和词汇,比如“选秀”,比如“粉丝”,比如“玉米”“春哥”“曾哥”“伪娘”。七年之间,选秀节目以及参加选秀节目的这些少女少男们,成为普罗大众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一次又一次的占据了各个媒体的显著位置。

    从最初的惊叹惊喜,疯狂追捧,到如今的见怪不怪,淡漠处之,中国的选秀节目如今也正经历着通常所谓的“七年之痒”。

    2010年,经历了七年的电视选秀节目似乎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变得无足轻重起来,昔日粉丝疯狂追星、观众街谈巷议的场景早已成为如烟往事,只能留存于对李宇春、张靓颖们的无限感慨中。
    曾经风光无限的电视选秀,在迎来“七年之痒”时遇到怎样的瓶颈?选秀节目是否已经走向没落,到了该向我们挥手说再见的时刻?

 

 
 

    遥想巅峰时期的2005年“超女”,曾经创下8%—10%的超高收视率,而到本届“快男”10进8比赛时,却仅收获0.83%的收视率,湖南卫视选秀节目收视下跌近9成,青海卫视《花儿朵朵》10进8的收视率更是惨淡到了0.09%。即便某才艺类选秀节目能达到2.1%的相对高收视,却也被同时段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给抢去了风头。

有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为“三无绿色产品”——无话题人物、无毒舌评委、无个性选手,“快男”失败根本不在没有话题性和世界杯的冲击上,而在于观众口味不断提升、抗舆论免疫力不断增强,其节目形式却完全没有创新,更重要的是选出了一大半形同路人、无市场的‘听话的乖孩子’。

  

  

  

  有观众直言,“今年的‘快男’,哪位选手能让人眼前一亮?有能让你记住的面孔吗?虽然说他们是路人甲、路人乙有点太损了,但是这都产生全国四强了,至少我还没能看出哪个选手有当年李宇春、张杰那样强大的气场。”尽管“快男”已诞生四强、“花儿”也已绽放三朵,但想要让人们如数家珍般叫出其中人气选手的名字来还真是一件难事——选手普遍缺乏个性、辨识度不高,网络的点击率更是无法与“前辈”们相提并论,没能培养起真正的人气选手已然成为今年选秀节目开张以来难以治愈的顽疾。

  

  

     

    

   

  

  

  

  往年的选秀比赛期间,总能从选手、评委身上找到诸多猛料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今年“快男”决赛阶段的确少了像李宇春、曾轶可这样的“话题人物”,虽然之前的刘著和师洋有着不小的话题性,但随着他们被淘汰,关注度也随之降低。为提升比赛人气,不仅电视台方面主动向各大媒体提供炒作素材,就连评委们也按捺不住,频频通过微博或博客释放“猛料”来诱使媒体关注。最新的例子就是高晓松在自己的微博上,主动爆料称身边有“老男人”找他“想包俩快男‘玩玩’”,尽管此料够“猛”,但如此“刺激”眼球的劣质炒作还是让大多数媒体予以“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