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天气预报|进入邮箱|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教育频道 > 云南教育巡礼 > 云南教育新闻 > 正文

2012年云南全面实施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2011年12月27日 08:52来源:中国新闻网打印字号:T|T

  云南省自2009年颁布实施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方案以来,已经结束了2010年、2011年过渡期间的中考,2012年起将全面实施以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新办法。26日,云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学业水平考试:变选拔为测试为学生减负

  据了解,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由云南省教育厅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发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蓝皮书,并根据质量评价与监测的需要建立抽考制度。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为11科。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总分也将发生变化。各州、市情况不同,总分也不相同。如:昆明市的总分由过去的710分增至88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按卷面原始分值的100%计入升学成绩;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各科按卷面原始分值的80%计入升学成绩;信息技术学科按卷面原始分值的50%计入升学成绩;体育学科按考试成绩的50%计入升学成绩。

  对于招生录取方案,有人质疑从考7科到考11科,违背了当前的“减负”趋势。“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杨必俊表示,不同于以往中考的选拔性考试,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衡量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水平考试,考试的难度有所降低。并将考试时间段拉长为初二、初三两年,相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为地理、历史等学科有优势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

  杨必俊强调,教师不能再像从前对待中考那样,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等来应对学业水平考试,这样会适得其反。要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课堂效率。

  考试难度降低考试效度提高

  变选拔性考试为水平性考试,对于“尖子生”是否不利?

  杨必俊解释说,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学生毕业的保底测试,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有能力和在某些学科有特长的学生,我们鼓励拔高。

  由于是水平性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有限,是否会影响考试的区分度?昆八中李校长李莉华称,考试的区分度取决于考试的效度,应该难易适中,而不是越难越好。例如考题过难,八成的学生都处于60分以下,就没有区分度了,反之考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都在90分以上,也难以区分。

  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其指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5个方面;二是个性发展评价指标,包括个性特长、个人成果及其他自主选择的内容等3个方面。

  杨必俊认为,义务教育要为学生打下两方面的基础:一方面是继续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学业水平考试中11门学科的知识,还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引领导学生全面发展,如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志愿者、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认识、了解社会,发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激发潜能,改变以往千校一面的教育方式。最后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体现学生的活动成果,同时为高中招生提供参考。

  “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一种定量的考核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杨必俊说,但鉴于综合素质评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使其更加完善。

  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可降低“择校热”

  据了解,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案将进一步完善“定向择优生”录取机制,将一级普通高中学校公费学位生招生总数划出一定比例的指标,根据各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到2012年,全省所有州、市“定向择优生”录取比例不低于30%。

  “定向招生有利于生源均衡配置,将逐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杨必俊表示,现行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导致优质生源过于集中,最后办得好的永远只有那么几所学校。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人为的择校造成了现在的“择校热”。但实行新中考后,通过定向招生的方式合理配备优质生源,教育资源也将随之分散,让更多的学校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记者 张丹)

责编:赵龙(实习)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366、57470986 -- 传真:010-63878366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