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天气预报|进入邮箱|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教育频道 > 云南教育巡礼 > 云南教育新闻 > 正文

昆明学生“摆摊文化”独领风骚

2011年10月20日 09:21来源:中国新闻网打印字号:T|T

披上衣服的枝头,巷中树木变身“树模”李云霞 魏琳摄

  “这些样样都是10块”,一个摊子,一位满脸稚气的学生,对王芳来说,每天下午6、7点都会到昆明文化巷重复着同样的叫卖声。不只她,在昆明文化巷中摆放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简单小摊,有的摊主甚至把东西挂树枝上卖,行走在巷中的老外笑称:“巷中长出披新衣的树模,学生摆摊文化独领风骚”。

  “那边不好看,您过来这边慢慢看,款式很多而且都是新款,您看看您喜欢什么” 当记者走到文化巷一小摊前,摊主赶紧在这紧凑的空间里挪出位置来给“顾客”。此摊主是云南大学大二的范晓月,据范晓月介绍,为了能给家里面减轻点负担,每天下午6点就会来到这人来人往的小巷子里做自己的小生意。她说:“这边摆摊的多数是以附近各大高校群体为主,城管的经常来收摊子,所以我们摆的不只是摊子,还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慢点就不只是折本了,连下次进货的钱都搭了”。

  正在光顾小摊的康静表示,同样的质量、同样的款式,既然这些小摊卖的这么便宜,干嘛还要去选择去那些贵商店里边买啊 记者发现,这些小摊由于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刚好迎合了无个人经济收入,又好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群体,因此,学生变成了这些小摊的“忠实粉丝”。

  据悉,此类小摊虽小,但平均下来每天差不多也有八九十的收入,一专门卖首饰的摊主刘杰说,这些钱可以用来给自己添几本书,添几件衣服,手头宽裕了,家里面开销也少了。然而,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孟雨,据悉,父母也是经商的,家庭富裕,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但孟雨仍坚持每天下午过来摆摊,她说“学校里有的只是理论知识,自己得找机会学点社会知识,为以后打好基础”。

  走在文化巷中,记者看到,整条巷子里摆满了不同的学生摊,有铺块垫子放地上卖的,有直接拿在手上卖的,更有的是挂到树枝上卖的。来自美国的史蒂芬笑着说:“中国学生太可爱了,摆出这么可爱的摊子,树枝成衣架,巷中长树模”。

  云南师范大学外教凯莉告诉记者,每天下午他都会来这边走走,顺便也看看这些忙碌的摆摊孩子,虽然所摆摊子对城市“容貌”会有影响,也是政府不允许的,但这是孩子们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美国,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孩子们早就已经独立了,他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学习各种社会知识,现在的中国孩子缺乏的就是自我独立意识。所以,我很欣赏巷子里的“摆摊文化”,这不仅仅是个卖摊,更是这些孩子不断成长体验的足迹。(李云霞 魏琳)

责编:赵龙(实习)
昵称;  中国广播网民生论坛用户请输入用户名,游客请输入昵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注册
查看所有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申明 |
电话:010-63878366、57470986 -- 传真:010-63878366 -- E-mail:ed@cnr.cn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