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安徽省特级教师,2018年被评为中国成人教育“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奖,颁奖词说:“任杰战胜身体残疾的障碍,获得二十多项原创教育成果,其中《中国图论教育学》一书填补了中国教育学空白”。这样一位肢残教师,三岁因患小儿麻痹症而瘫痪,靠爬行读完小学,靠自学外语考上大学,靠拐杖登上教育的多彩讲坛。

  他靠对外语教学的贡献,作为特邀代表,1993年登上国际英语教学大会讲坛;他靠自学教育学心理学,作为特聘教师,登上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坛;他靠对贫困地区的浓烈爱心,应邀在甘肃皋兰登上银龄讲学的讲坛。

  在这些教育讲坛上,任杰讲述了自己搭建教育现代化模型的故事。为了方便进行课改实验,任杰创办了一个学校,包括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在这块“试验田”上,他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初中课改。为了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任杰决心研究一种不布置课后作业、初中三年学好中学六年外语的教学方法。1996年,初三实验班参加安徽省高三英语毕业会考优秀率达97%。他的实验报告被写入阜阳市地方教育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收录,学界称其为“新结构外语教学流派”,教育部特别拨款支持他继续实验(见《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17日三版)。

  高中班管实验。任杰在单科实验基础上继续前行,在学校成立超常班。通过超常管理鼓励学生高二学完高三课程,学完者进入高三复习班,未学完者继续读应届高三,二者本科升学率均超过上一级学校,并有学生考上哈佛。

  1993年3月,任杰在中央教科院《教育研究》发表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命题的函变现象》一文,和安徽省教科所所长孙成城教授同时发文填补了安徽省在这一顶级教育理论刊物的空白。全文一万四千字,横跨十几个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任杰潜心教育最底层,开始了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

  2014年8月,任杰一手接到退休文件,一手接到现代教育出版社寄来他的34万字的《中国图论教育学》,前后38年,任杰为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

 2018年,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任杰积极参与并在甘肃皋兰义务讲学,为落后地区教育教学提升再做贡献,并写成《中国三阜教育学》。

  任杰把对孔子教育研究的“四步行走”和对老子教育哲学研究的“三个跨越”逻辑嵌合,在构思《中国双子教育学》,为构建中国古代教育学模型和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

  教育K11是英文十一年学制的简称,任杰正在探索用11年时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12年课程。任杰认为,应该把应试教育变为创新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重点建立高水平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他提出了语数外创新教学和教材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任杰在研究的教育现代化新模式是他一生教育探索的核心内容,更是他晚年的强烈愿景。他如今65岁,刚结束了西部银龄讲学,又将在央视等多家媒体的支持下重走当年孔子路,介绍他的这一特效教学模式,他的人生仿佛为教育而来,又可谓为教育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