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教育频道 > 频道页推荐 > 要闻

北京中小学母语教学及考评实现“三级跳”

2014-11-25 07:24:00  来源:现代教育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在北京市教委日前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将更多地成为本市中小学今后母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而中、高考语文试卷将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

  事实上,语文学科从教材、课堂教学到考核评价都日益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和价值观的引导,单纯学科知识的获得已然成为学科教学和考查的过去时。其实,在市教委同时发布的中小学英语学科和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毫无悬念地同样强调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融入。现代教育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市中小学母语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已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进而再到“价值观”的“三级跳”。

  每个语文老师都是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这是清华附小全体师生的信条。

  在这所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校均开出了必读和选读共计180本书,并细化到各年级上下册。现代教育报记者看到,在“清华附小书单”中,不仅有中国作家的作品《稻草人》《蝴蝶·豌豆·花》,也有《安徒生童话》、《昆虫记》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徜徉在清华附小校园,犹如走进了一个开放的图书馆。在低年级教室外,贴着经典绘本的彩页,老师特意将绘本完整地铺展在矮墙上,差不多跟学生的视线平齐;在中年级的窗台上,一摞摞课外书竖着摆放,学生伸手就可以取到;在高年级教室外宽敞的过道空间,设置了小巧的书吧,还配上了各种小椅子、小坐垫。走进清华附小的教室,各班还都有图书角,学校的图书馆定期送书到教室,保证学生能够阅读到最新、最好的少儿读物。

  因为学校倡导母语教学,因此从评价到管理,清华附小都是以“儿童站在正中央”为出发点。对老师的要求和评价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是儿童阅读的“点灯人”,都要能为学生开书单。

  而在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梁继元在课程教学之外,还在学校成立了一个明德国学社,这是一个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的社团,全校喜欢国学的学生都可报名参加。课下,梁继元时常组织学生研读哲学、文学和历史书籍,并围绕一些话题展开讨论。而学生所读的书目都由他亲自推介,每学期他都会给国学社的同学们开列出一张书单:像《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全球通史》,还有苏格拉底、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大家的名作。

  母语教学向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要成绩

  在采访中,现代教育报记者发现,本市中小学在课堂教学中,已开始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获得,情感、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教育的融入、渗透作为课程目标,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从高一到高三年级,依次开设了“场景之练笔”、“思辨式练笔”和“创新式练笔”的训练。

  现代教育报记者了解到,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要利用课下和节假日定期走进书店、社区、乡村和工厂去体验观察,并自拟题目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于是,有的学生写下了《狂风骤雨种麦子》、《乡村》、《社区》等一篇篇充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对人间“真善美”的衷心颂扬和追求。

  高二年级学生要定期进行“思辨式练笔”,根据老师选定的题目或者自拟题目,围绕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见解,或提出建议,或批驳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老师一般不予点评,而让学生互相评判,并写下至少150字的评语。别小看这150字的学生间评语,有的学生为了评语中的一个措辞甚至还会主动找点评者“理论”一番,有的为了给对方写好这150字的评语往往绞尽脑汁。

  而高三年级学生需要进行“创新式练笔”,着重练习写作的谋篇布局和结构章法。在该校语文教师梁继元看来,母语教学不宜轻易否定学生的个性,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学习母语,并娴熟地应用母语。“学生们的生活体验足够丰富了,思想和认识足够深入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语文成绩自然就有保证了。”

  打通学科边界数学课融入文史知识

  在清华附小,强化母语教学并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母语教学的思想“灵魂”融合在各个学科中。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学校首当其冲的一件事就是开展整体备课,实施教材整合。

  据了解,因为不同学科的教材是由不同的编写者完成,内容相互交叉在所难免。因此每年开学之初,清华附小通过整体备课使不同学科间重合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

  学校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王玲湘举例说,音乐课中有《咏鹅》,语文课中也有《咏鹅》,“这时候,我们就把音乐和语文整合到一起。同样的道理,六年级有一首诗叫《长江之歌》,音乐教材中也有,语文课文中还有,我们也把它们整合到一起。”

  清华附小一直把儿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虽然在他成长过程中所学的学科知识是碎片化的,但当他需要了解跨学科边界的东西时,学校就要教给他。在这方面,学校副校长兼数学教师傅雪松有过很好的尝试。作为低年级段的负责人,她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学过了1至9等阿拉伯数字,在数学课上,该怎么和他的生活链接呢?”

  思考的结果让傅雪松找到了突破口,傅雪松认为,学生认字的时候要认钱,而中文数字里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这些数字的真正含义正是需要老师教给学生们数字的发展史。因此,原本是一节数学课,却融入了语文和历史知识。

  打通学科边界,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发挥综合育人价值,让每堂课不仅传播知识,也要传播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悄然融入“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现代教育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市许多中小学已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专家视点

  王旭明:

  高考增加传统文化有利于母语教育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母语教育,他在接受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学生要学好母语,必须要实现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母语教育内容融进教材、融进课堂、融进考试,当前提出的高考增加传统文化有利于母语教育。

  在王旭明看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语文的路子走歪了,不仅学生们不喜欢学习语文,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了。王旭明认为,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母语学科的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语文当中加大比重就是一种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和回归。“我个人以为,小学甚至可以增加到50%的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内容。”

  王旭明介绍,母语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会考试,更要教会学生运用母语,“因此母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当前教育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未十分重视。”他支持,今后的语文教材中就应该融入学生口语表达的元素,让学生学会使用母语。

  要加强母语教学的比重,除了教材、课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环,即考试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王旭明认为,高考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核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这还不够,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日常评价中都应该融入传统文化的考核。”

  母语教学及考评实现“三级跳”

  通过母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北京市此次改进学科教学的新亮点。事实上,不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从教材修订、课堂教学到考核评价,已然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再到价值观的“三级跳”。

  考试评价尤其是中高考评价的命题无疑对日常课程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梳理2014年北京市中高考试题时发现,无论是作为母语的语文试卷,还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等学科试卷,在命题原则上,更加凸显回归课程教学,考查的均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没有偏、难、怪的题目。从今年中高考命题变化的趋势中已体现出人才选拔方式和标准正由重“知识”到重“能力”,进而再到强调“价值观”的转向。

  对于今年的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试题,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刘德水认为,今年语文学科试卷在考试改革的理念上,特点非常鲜明,首先是强调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其次是把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在高考中体现出来。

  “比如说中考语文卷中有一题考查‘为’字的笔顺,很简单的一个字,但在电脑十分普及的今天,汉字输入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写汉字,不敢肯定地说绝大多数初中生都能准确地写对这个汉字的笔顺。”刘德水说,事实上,许多学生写汉字普遍存在“倒挂”现象,长此以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样的试题考查的其实就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按笔顺书写汉字,尽管也能写出,但一定不如规范书写的汉字有结构对称的美感,学生也无法体味方块汉字蕴含的深刻意义。”

  而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对母语应用能力的考查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过去的高考中,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往往是通过一个个字、词、句来设计命题,而今年是在一个语段中考查学生的母语基础知识。

  刘德水认为,重视传统文化的考查成了今年语文高考试卷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如微作文采取三选一的命题形式,三段材料内容分别是“语文老师让你给学弟学妹分享语文学习的感受与经验”“谈谈对高考家长送考问题的看法”“以抒情的文字或诗歌纪念自己的十八岁”。这些题目背后都蕴含着强烈的现实关注,学生完全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这既是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又是对价值观的考查。”

  而大作文题目“老规矩”更加突出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刘德水认为,不管你持什么态度,这样的题目一定会引导考生去思考。“这样的命题对我们今后的母语教学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已经不是什么‘暗示’,而是‘明示’了。”刘德水说。

  刘德水的观点也得到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宇新的认同。刘宇新认为,今年语文试卷注重语文学科中不同领域相关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同时又把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核心的能力完整地凸显出来,比如阅读、写作。“高考语文不是简单的学业水平检测,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接受。”

  今年的高考理科试题也同样凸显了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师管旭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理综试卷第31题,题目以评估某疫苗的效果为情境,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个人健康,充满了人文关怀。

  ■校长观点

  母语教学要打通不同学科的界限

  北航附中副校长许杰透露,该校初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长征单元”涉及到体现长征内容的作品包括《七律·长征》《长征组歌》《草》和电视剧《长征》的剧本(节选)。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过去单由语文老师讲起来有些困难。

  为纪念长征80周年,学校设计了一次“长征主题综合课”,以“长征”为主题,打通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界限,让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和音乐教师在同一节课上登台授课,紧扣本学科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演绎“长征精神”。

  “贯穿整个综合课的主线,正是若隐若现却始终如一的‘长征精神’。”许杰认为,“通过主题综合课的精心设置,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了解这段历史,更能领会长征精神在当下生活的重要价值。”

  “母语教学是渗透在各个学科里的,并非单指语文或国学课。”在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校长冯雪看来,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纽带,价值观教育的最终实现还要通过课程来实现。

  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是,右安门外国语学校的英语教学极具文化特色。冯雪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英语课堂除了介绍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家的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还会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们会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作出对比,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要想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格,教师本身就必须先有正确的价值观。”冯雪说,如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弱化成绩,重视实践”,“这个趋势是必然的,学校应提升社会大课堂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生活体验和动手实践中感悟、积累、成长、成熟。”目前,该校还为每名学生建立了学生档案,在学生综合评价上注重孩子在某个阶段的变化量值。

  尽可能扩大学生母语使用范围

  翻开北京市第五中学高二年级刚结束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道阅读题中的词语辨析题引起记者的兴趣,试题让学生区分“简朴”和“俭朴”。校长张斌平坦言,语文老师在分析点评时,就是将学校的“自然之子”环保社与这道题结合起来讲解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联系生活来思考。“这完全是将语文学科知识点借助学校活动来实现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该校政治试卷中发现,同样有一道题是以“自然之子”环保社为背景出的。张斌平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学科教师不约而同地将试题内容结合校园生活,其实就是将母语结合考试评价并渗透到各科的直观表现。“母语,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文化观念,它需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上体现,而学科教学恰是学生对价值观认识的主阵地。”

  据介绍,人文社会科学是该校特有的选修课。明年,这门学科的教材还将有望向全市高中进行经验推广。今年,根据这门学科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河南省3个地区体验母语教学。在安阳的殷商废墟,初识甲骨文;在红旗渠,感受那一代人的光辉精神;而在云台山,学生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地形地貌,了解地质结构。

  “学生对母语的认知必须要通过实践和运用来实现。”作为校长,张斌平明显感受到这次出行不再是简单的“游览”。由于有人文社会科学课的老师随行前往,一路上从考古到植物,再到动物和化石,每一位学生都收获满满。

  在采访中,现代教育报记者看到,在张斌平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精美别致的班会邀请函,这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学生的品牌意识特别强,他们通过各种语言表达或文字思维来传递自己的想法。这不就是母语教学成果最好的表现吗?所以,学校要尽可能扩大母语使用的范围,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使用机会。”

编辑:安红丽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教育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