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教育频道 > 频道页推荐 > 要闻

毕业生“啃老”和“月光”是个伪命题

2014-08-08 08:43: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毕业生“啃老”甚至“月光”无非只是一个伪命题,对大多数拥有自立、自强意识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走向经济与人格的独立,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

  月薪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90后应届毕业生不是“啃老”就是“月光”,大学毕业生的饭碗问题,似乎永远都离不开“工资不如农民工”这样的主题。遥想当年,80后毕业时,啃老、月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彼时,人们对大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工作状态忧心不已。可事实证明,80后不仅没有成为“垮掉的一代”,相反,随着时间的积淀和工作、生活阅历的丰富,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走向独立与成熟,甚至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个人岗位和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出巨大的个体价值。

  很显然,只是以静态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薪酬问题,评价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既不客观也不公允,甚至这种评价本身,也并没有多大现实意义。对任何人来说,职场的经历与成长都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只有当一个人的能力与更高阶的薪酬相匹配时,他才有可能进阶获得高薪,从而拥有更多更大的成长发展空间。并且在如今的时代,大学生早已不是“物以稀为贵”的“天之骄子”,大学无非只是一种学习经历,是一种学历证明,而并不是工作能力的概括。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大学学历逐渐祛魅的当下,不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与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上,更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上如今的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等问题,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对接,毕业大学生供过于求,工资普遍不高,只不过是就业市场最自然的价格选择。

  也因此,看待和审视任何问题,都必须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才可能触碰到问题的实质。没错,由于就业市场整体环境和高等教育结构等诸多因素,如今的90后大学毕业生的确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薪酬低谷期,才可能步入薪酬良性上升的正轨。但在这之前,毕业生暂时不能在经济上完全独立自由,只能接受父母的接济,或者过着“月光”的生活,都只能算是一种暂时现象,而不会成为普遍甚至长久的选择。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父母给刚刚步入社会的孩子提供适当接济,并逐渐过渡到“断奶”,其实也都无可厚非。要看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与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不仅在中国有“啃老”的现象,在美国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啃老”的问题。有专家分析称,中国“啃老”主要是两代人分摊城市化发展的成本,即“发展型”;对欧美等国家来说,“啃老”则是两代人分摊经济不景气的负担,即“危机型”。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啃老”现象之所以发生,并不是简单的个体选择问题,而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也因此,当大学毕业生个体能力的增长和后期事业的发展,足以抵消城市化成本或经济不景气的负担时,这种毕业型“啃老”就可能逐渐消失。毕业生“啃老”甚至“月光”无非只是一个伪命题,对大多数拥有自立、自强意识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走向经济与人格的独立,只不过是迟早的事。

编辑:安红丽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教育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