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教育频道 > 频道页推荐 > 要闻

谢师只在“吃喝” 应赋予“谢师”更多内涵

2014-06-13 09:0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说两句  分享到:

  6月9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记者随机走访了四川南充的6家酒店,仅有2家推出了谢师宴套餐。相对于往年的提前谋划,今年酒店反应似乎稍显迟钝。(6月10日《华西都市报》)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很辛苦,现在孩子高中毕业了,好好感谢老师也是应该的。不过,以“谢师宴”这种形式感恩老师,既无新意,也很俗气。难道感谢老师就没有其他方式,非要在“吃喝”上大做文章吗?“谢师宴”增加了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了老师心理负担,破坏了淳朴的师生情,也可能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生活造成阴影。

  应该承认,学生成绩的取得,和老师的辛勤教诲离不开。谢师并非不可行,只是要懂得“心意”比“形式”好。相对文明淳朴的谢师行为更能表达情意,一张贺卡、一个问候,都能激起老师心中的那股自豪感。学生上大学后仍然像高中阶段一样好好学习,时常记得中学老师的教诲,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学生和老师的情分不能也不应该因一场“谢师宴”而停止,老师的教诲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总之,让感恩载体丰富起来,让感恩行动多元起来,才能赋予“谢师”更多的、积极的内涵,才能重塑师道尊严。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安红丽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教育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