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四十二:探寻中国磁州窑“黑白艺术”

2017-07-11 09:18:00来源:中国青年网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自古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所以又称为“黑与白的艺术”,不仅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磁州窑生产规模较大,现存遗址近20余处,主要分布在现今河北省磁县境内的漳河流域和峰峰矿区境内的滏阳河流域。是中国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是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

  2016年10月5日,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来到河北邯郸磁县,分别探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和中国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探寻运河文化孕育下的磁州窑文化,与运河流经的这片土地孕育而生的源远流长的运河文明。

  图为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外景。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华锡 摄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考察组前往磁州窑博物馆,经过几次转车,终于在位于磁县城内磁州路中段路北磁州窑博物馆广场中心地带看到了博物馆的身影。

  整个博物馆占地7.8亩,建设总面积5000平方米。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博物馆造型奇特,该馆由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该设计充分抓住磁州窑的特点,在建筑形制上以“窑”为中心,以“弧”为展线,上下分两层,内设四个大展厅,在功能上亦设计有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文物修复室、陶吧等。

  据博物馆内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现有藏品14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1676件。这些藏品以地域文化为特点,形成了两大体系,即磁州窑文物藏品体系和北朝墓群出土文物体系,并且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进入序厅,外形为磁州窑典型的馒头窑形状,居于博物馆的中央位置。序厅圆形内墙以烧成色壁砖和匣钵为装饰,突出表现“窑”的氛围。

  正中墙体上是大幅“观台窑址”喷绘照片,照片上有馒头窑、漳河、黄土地和陈列标题“黑与白的艺术”。照片前面为黑白两块相互连接的落地长方体块石,分别镌刻着中英文前言。

  顶部装饰系两个层次构造的白地黑花大龙盆“龙纹”图案和龙凤罐“葵花纹”图案,外沿为放射状铝合金格栅吊顶,寓意磁州的泥土经过磁州窑的幻化,变为“黑与白的艺术”,上升到顶部,达到高度的升华并形成广泛的影响。

  展厅旁边还挂有一个获奖证书。原来,河北省磁县磁州窑博物馆“黑与白的艺术”在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荣获了“精品奖”。这一方面是对展厅的艺术价值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对磁州窑的文化价值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窑火初燃展厅,展示的是北朝隋唐时期的磁州窑器物。化境黑白展厅,展示的是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艺术由初创到成熟的过程。在磁州窑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宋金元是其繁荣期,金代达到鼎盛。

  北宋,名窑林立,磁州窑注重学习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特色,并成功地将中国绘画技法用于瓷画,创烧了磁州窑精品——白地黑花。金代,磁州窑在战乱中生存下来,不断增加瓷器品种,丰富装饰技法,突出艺术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成为磁州窑之集大成者。

  元代,磁州窑瓷器装饰品种减少,以白地黑花为主流,但内容极为丰富;此时,开始为皇家官府烧造贡瓷,并作为商品远销海外。

  余韵悠长展厅则展示的是明清民国时期的磁州窑器物,反映了磁州窑窑火千年不熄。最后美器由来展厅展示的是磁州窑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

  整个展厅内容丰富,材料殷实,展厅内展出了丰富多样的磁州窑瓷器的原件和实物,特别是在瓷器烧制流程复原的展区,博物馆通过蜡像和声光电技术,对烧制过程的还原非常具有真实性,让人看后感觉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则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独特艺术。它大量使用在胎上用笔作铁釉画的方法,烧成后成为白釉黑花,更便于刻、堆、印花,形成了大气磅礴、清新有力、朴实刚健的北方民间陶器风格,也彰显了大河流域的北国雄风。”领队张秉政教授感慨地说。

  图为磁州窑烧制的陶瓷。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华锡 摄

  中国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的西南部,一个名为富田村的南山坡上,坐落着一个名为中国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这里是磁州窑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最完善的遗址。?

  在博物馆内,考察组见到了馆长陈志刚。在他的介绍下,考察组了解到,磁州窑起源于磁山新石器时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冶陶技术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变瓷的飞跃。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其影响极为广泛,仅以华北一带而论,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和内蒙等均有窑口受到磁州窑的影响,被学术界称之为磁州窑系。

  磁州窑至今千年窑火不熄,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艺术瓷、日用瓷、建筑瓷等及相关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一举成为全国主要陶瓷产区。”陈志刚说。

  在磁州窑陶瓷的艺术手法和装饰风格上,陈志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磁州窑的装饰形式与手法,在中国六大陶瓷系列中名列前茅。

  “依据社会的需求,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陈志刚说,从此后,磁州窑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为宋及以后青花瓷与五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图为馆区内到处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馒头窑”。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华锡 摄

  “磁州窑现为国家AA级景区,2016年正努力打造AAA级景区。”自建馆至今,陈志刚陆续投资3600余万元,建城仿古式大门楼,大型停车场,大展厅、演示厅、和招待所,供游客临时休息。

  考察组进入博物馆内,才发现不仅是一个博物馆,更是一个花园式的展示园。踏入园内,瞬间感觉到馆内陈列秩序井然,,身临其境犹如畅游于陶瓷历史长河中,园中更有茂林修竹,时令鲜花,四季长春。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传承磁州窑文化,陈志刚还聘请任双合老师为艺术总监。“任双合老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磁州窑艺术家。”除此之外,他另外还聘请了省级艺术大师两名,从事磁州窑艺术创作与研究。“馆内厂房3000余平方米,现有员工40余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余名。”长期从事艺术瓷的制作与生产。

  陈志刚说,为了传承、发展磁州窑文化,为艺术家营造创作平台,服务于各界陶瓷爱好者,博物馆还接纳学校的教学实习以及社会团体的主题旅游、学习等,以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演示,“让更多的人了解磁州窑的历史、弘扬磁州窑文化,提升民族素质,推动文化的进步。”

  在馆区内,考察组还看到,窑址一个挨着一个,目前保存的还比较完整,博物馆现存明、清以来的古窑10座,古作坊5座、古泥池3个,另外还有古井、碾糟、耙池、碱窑等遗存。在馆区内到处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馒头窑”。

  陈志刚曾进行过大面积发掘,除发现数以万计的瓷器和瓷片标本外,还发现有保存较好的窑炉、加工原料的碾槽等。“器物以盘、碗、罐、瓶等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

  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大约总占地20余亩,其中包括遗址区和陶艺家工作室区等。另外还有遗址公园区、古代展馆、现代展馆、国际会议厅、磁州陶瓷文化研究所、现代陶艺公园等等。

  在馆内的最后一排房间内,考察组看到了生产制作车间,几位工人师傅在正在加工生产陶瓷,不仅有年过半百的老师傅,还有二十出头的新工匠。

  在现场,师傅们为考察组示范了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一块泥从放在机器上,然后转动机器,把手放在泥块上,不一会儿就塑造出了不同的形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个大碗在工人师傅的手中诞生了。

  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领队张秉政教授在与中国磁州窑福田遗址博物馆馆长陈志刚交流。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华锡 摄

  “磁州窑所用的原料都是当地地表以下的土,而且索取非常方便。”一名工匠师傅讲道,在生产陶瓷的过程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火候还不好掌握。特别是在陶瓷最外层的纹饰方面,也是需要下一些耐心的功夫才能够制作出精美的陶瓷。

  陈志刚介绍说,博物馆都是自己掏钱,个人投资。“因为自己有一段心结在里面。”陈志刚说,父亲很小就在富田的窑厂打工,以拉坯工出身。长久以往就落户在富田,而父亲从小就给自己灌输磁州窑的文化价值和制作步骤,让陈志刚对磁州窑慢慢产生了兴趣。

  “二零零几年在外面挣了一些钱,父亲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把富田遗址操办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富田村的窑厂渐渐倒闭。父亲67岁去世前,一直希望陈志刚把磁州窑重新恢复起来。2012年2月1日,陈志刚下定决心要讲富田磁州窑整理成一个遗址,于是自己出资100多万,买下了这一片土地。“这之前是个垃圾场,无人问津。光清理垃圾我就花了六七万。”陈志刚说。

  陈志刚认为,自己能够把富田遗址办的像模像样完全靠天时地利人和。他解释说,一是父亲的心结在里面,二是自己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任双合结缘,并有幸成为了任双合的女婿,而岳父非常支持自己的事业,担任博物馆的总设计师兼顾问。还有就是自己存了一些钱,“无巧不成书嘛,这就注定我与磁州窑有缘。”

  “对这一片造不造福不说,我想把博物馆建成一个没有金钱的味道的百花园。”陈志刚说。

  考察组一行与馆长告别时,领队张秉政教授满怀深情地说:“志刚先生从小就痴迷陶瓷艺术,渐渐地从不自觉表现到自觉的再现,再到主动的表现展示陶瓷艺术,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有见地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发展道路,值得推崇和效法,方寸之地见精神呀!”(见习记者 李华锡)

编辑: 张淼
关键词: 磁州窑;宋金元时期;民间陶器;艺术创作;艺术大师;中国瓷器;隋唐大运河;艺术总监;隋唐时期;艺术特色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四十二:探寻中国磁州窑“黑白艺术”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四十二:探寻中国磁州窑“黑白艺术”,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自古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领队张秉政教授在与中国磁州窑福田遗址博物馆馆长陈志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