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故事:一位一线德育教师眼中的教育变革

2017-05-02 07:27:00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王艳梅与学生在一起。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这曾是我毕业时和老师说的一句话,而如今我已成为师者,“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是我对这份挚爱职业的所语。

  时光一划,近30载。从一线教师到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者,看着时代的更迭,感受着教育的变革。有感,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节奏,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开放型的人才,因此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更趋于多元化与国际化。

  现在网络流行这样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游,身体和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这也间接地反映出时代对健全人的身心定位。基于这些时代的符号,我觉得做适切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王艳梅在主持学校活动。

  为此,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索教育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背景。研究中发现,现在的家长群体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理念上,都紧跟时代的步调,这给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适合时代变革的人才,作为学校的德育教师,我首先从学生的健康入手,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每年一度的体育节,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赛等等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走进赛场,参与各种竞赛。无论是跑的快,还是跑的慢的,种类繁多的运动项目与竞赛,总有一项适合他们。阳光下,操场上,到处是参与各种运动的孩子。在运动中,他们经历着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团队配合、赢的喜悦、输的沮丧等,很好地磨炼了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家长们也反映,孩子通过运动,变得开朗乐观了,饭量也增加了,身体也变得结实了。看到学生的变化,我由衷的开心,很多时候,思维上一点小变化,对受教育者带来的影响确实巨大的。

  学生成长也带动我的成熟。人至中年,孩子大了,身体尚好,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育的深层意义,我经常说,我是为教育而生的,因为我的头脑中,总有很多新教育办法。每周二的下午是学校的半天课,很多家长这天要请假,陪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觉得家长和孩子都太辛苦,如果能让每周二的下午不劳烦家长,还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就好了。于是和学校领导商量,每周二的下午开设社团修选课程,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进行活动。学校社团的开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给家长带来了便利,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增强了学生们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们的艺术审美水平。

  学生志愿者也是近年来王艳梅做的一项很重要的德育工作。

  学生志愿者也是近年来我做的一项很重要的德育工作。首先是取消了班级干部制,以班级志愿者形式出现,其理念就是为同学服务。班级志愿者的出现,避免以往教育中家长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另外,我还设立出志愿者服务岗,如学校的文明志愿者、校园安全志愿者等。每个孩子以为同学服务、为别人服务为使命与责任,在服务中锻炼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能力,收到了社会与家长的一致赞扬与认可。

  育人理念的变化,也使得教育工作者面临更多的思考与变化,只有不断地学习,丰盈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育人。感慨,在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的岁月中,我仍将用美丽的心去拥抱自己的事业,用炽热的爱去浇灌成长的幼苗,用火热的情去描绘精彩的人生。

编辑: 晓凡
关键词: 家长;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变革;德育教师;班级;故事;学生成长;学生的学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