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身边·开春,他们的求职路有点难

2017-02-15 10:55:00来源:钱江晚报

  四川来杭找工作的老杨和妻子李大姐。

  过完正月十五,算是过完年了。

  这是1993年出生的张轩(化名)奔波在杭城的第四天。2月9日,这个24岁的女孩从老家丽水来到杭州,正式开始她的求职生涯。“其实去年下半年就来杭州找过了,到现在还没找到。虽然爸妈也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有时候也有点灰心。”

  这一天,49岁的老杨同样奔波在求职路上。老杨3天前才到杭州,原本在老家火车站当协警。这个尴尬的年纪离开老家背井离乡,老杨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儿子在这边,我想和儿子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到哪都是家。”

  老杨和张轩都喜欢杭州,只是这一路的求职,会不会让他们找到各自满意的工作。他俩和更多求职者一样,心里真的没有底。

  过去一周,钱报记者跟着老杨和小张,记录了他们求职路上的故事。

  49岁的四川人老杨:辞职来杭是为和儿子在一起 但保安都要求40岁以下

  遇见老杨是在杭州余杭区瓶窑凤都工业园内。那里有一条羊城路,在很多外来务工者眼里,这里就是一个露天的劳务市场。

  一面斑驳的墙上,不时有人拿着胶水,往墙上一粘,讲究的人还会在A4纸上贴上一层透明胶,免得被淋湿。简单粗暴的招工广告,却也实用。沿街,还有一些企业在设摊招工,向路人介绍招工信息。

  一家叫“振华日化”的玻璃公司,不管刮风下雨,都在摆摊招工。一位员工说:“年初六就出来摆了,已经10来天了,还有一半左右的招工缺口。”

  人员招不满,对于一家从事外贸出口的公司来说,意味生产线就无法动工。公司专门派出了五六路人马,在多地进行招工。董师傅是车间的技术工,公司人手不够,把他也推到了前线,在凤都路和羊城路的交叉口设摊招工。

  一个易拉宝,一张桌子,若干张A4打印的招工信息,董师傅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都耐心解答。

  人流中,一位身穿米色羽绒服的男子在摊位前停了下来,妻子紧随其后。

  “你这有做保安的工作么?我之前做过协警,还有整套的制服……”他就是老杨。老杨今年49岁,四川达州人,他的目光一直扫在易拉宝上“保安”的岗位:1、初中及以上学历;2、身体健康,服从安排,吃苦耐劳。

  这些条件,老杨觉得自己都能满足,不过岗位对年龄有要求,20~40岁,49岁的老杨有些尴尬。

  和老杨交流中,钱报记者得知他和妻子3天前刚来杭州。来这之前,他在成都火车站做了4年协警,抓过小偷,帮过不少旅客。这次和妻子铁了心离开四川要来杭州找工作,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在老家那边工资不高,扣除食宿开支,所剩无几。另外,儿子在杭州这边打工,平时也挺想念他的。这次和妻子商量之后,还是想一家人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到哪都像个家。”

  老杨说,他没有什么太多的技能,论岗位,还是做安保工作最适合,“这次来杭州,我还特意把当时的安保制服带过来了……”

  和老杨交流的间隙,董大哥也凑了过来,“安保的岗位已经有人了,要么你可以考虑下后道包装的岗位,上面虽然有年龄限制,但现在岗位招不满,我们也可以放宽要求。”

  老杨还在犹豫,倒是一旁的妻子李大姐看中了这个岗位。董大哥见她心动,赶紧给厂里的司机打了个电话,让那边师傅开车来把她接到厂里去熟悉熟悉情况。

  不一会儿,厂里安排了一辆面包车,把李大姐在内的几名女应聘者带了过去。

  一个小时之后,李大姐被面包车接了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让她提供下居住证和一张银行卡号。

  “办居住证还要一寸照,我还没有呢,到哪里可以办?”人生地不熟,钱报记者带着老杨夫妇去了照相馆,拍完照后再跟着他们一起去办了居住证。

  “明天就可以上班了,对我们快50岁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满意了。”李大姐的声音松快了不少,听得出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老杨原本还沮丧的心情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他说,杭州是个好地方,妻子已经找到工作了。“她定了,心事就了了一半。”老杨打心底里希望和妻子在一起上班,但是妻子所在的公司没有合适他的安保岗位。

  那天的天黑得很快,临别时老杨跟记者道了谢。他说明天再找找看,让记者等着他的好消息。

  2月14日,记者再次联系了老杨。电话那头的老杨说,他在妻子厂子隔壁一家机械厂找了份钳工,已经在厂里开始培训啦。

编辑: 朱敬一
关键词: 老杨;张轩;通车;面试;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