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教育 > 教育滚动

央广网

朋友圈谣言防不胜防 你身边的年轻人也频中招?

2016-11-01 07:5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漫画:金艳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谣言让大家防不胜防。转发谣言文章的不乏年轻人,文章中“实验”“BBC”“央视新闻”等字眼让年轻人也频频中招。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谣言文章,65.6%的受访者觉得周围年轻人中招谣言的情况多。57.9%的受访者指出有图片和照片的谣言文章最不容易辨认。科学研究(62.8%)、权威媒体(62.2%)、著名教授(52.4%)是谣言最常用的旗号。

  65.6%受访者觉得周围年轻人中招谣言的情况多

  对于谣言文章,26.7%的受访者转发过,50.6%的受访者没转发过,22.7%的受访者不知道是不是谣言。

  研究生刚毕业的王静(化名)近日转发了一篇名为“××人体实验”的文章,“文章是减肥、饮食方面的,看起来非常有科学含量,图文并茂,并控制了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使结果变得科学。”王静说,文章结论虽然跟传统认知有所出入,但看到这么“科学”的研究发现,她感觉自己获取了新的知识,毫不犹豫地转发到朋友圈。

  行文有趣、实验方法新颖,还是国外权威机构的研究结论,王静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刚发了朋友圈,就有人告知这是条软文,并且将辟谣贴转给了我”。王静说,回过头再去读一遍,才感觉到实验每一步都有陷阱,“但是伪装得太好了”。

  调查中,65.6%的受访者觉得周围年轻人中招谣言的情况多,28.2%的受访者觉得一般,仅6.2%的人觉得不多。

  上海市民戴杨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很多人转发谣言文章,“健康方面的最多,另外就是与孩子相关的。夏天的时候有个倒背溺水孩子进行急救的谣言文章刷屏,我看着很着急,但凡有熟人转发就私信告诉对方一下,怕别人被误导,但一个一个说我也累了,后来就当没看见”。

  发现是谣言后,50.2%的受访者会核实信息,并发布核实结果,41.2%的受访者什么都不做,但以后会提高警惕。此外,35.8%的受访者会举报谣言发布者,28.8%的受访者会转发辟谣文章,3.4%的受访者感觉无所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说,对一些比较夸张的谣言,大家基本上有概念了。现在的谣言从内容上来说更加丰富多样,隐藏在健康、养生信息中的谣言很多。

  杨斌艳说,重大的事情国家会有明确权威的消息出来,立马就阻止了谣言的扩散,但日常生活的事情,没有什么证实途径。这些谣言大家无从查起。“没有这篇谣言文章你就不会去想这件事情,反过来当你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发现没有权威的研究。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没法证实或者证实起来比较困难,大家就只能宁可信其有了”。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时,35.6%的受访者会及时求证文中的信息,32.0%的受访者不会,32.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编辑:朱敬一

关键词:媒介素养;中招;谣言;朋友圈;实验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叫嚣“整死”记者,低保局长只是口不择言吗

局长当然不想,也没能力“整死”记者,但试图通过这种狠话来威胁记者就范的权力心态,却是清晰可见。考虑到当时的场景和语境,局长威胁记者“我整死你”,很大程度上只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似乎也不必过度解读。

2016-10-20 05:43:00

中国低于10岁网民超2000万 未成年人低龄触网令人担忧

近日,成都一名8岁男童偷拿父母手机,通过微信转出6700元钱购买游戏装备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对网民低龄化现象的讨论。对于儿童沉溺网络后暗藏的风险,中国绿色网络建设传播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明宗峰深表担忧。

2016-09-05 09:54:00

中国低于10岁网民超2000万 儿童低龄触网利弊几何

近日,成都一名8岁男童偷拿父母手机,通过微信转出6700元钱购买游戏装备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对网民低龄化现象的讨论。对于儿童沉溺网络后暗藏的风险,中国绿色网络建设传播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明宗峰深表担忧。

2016-09-05 09:1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