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教育 > 教育滚动

央广网

教育思考:大学校友捐赠为何频频惹争议?

2016-07-28 08:0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内高校并不重视校友网络的基础建设,只在校友功成名就后“临时抱佛脚”。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将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了母校,这引发了考古文博学界的质疑。有业界人士称,这6000件藏品中有不少“赝品”。

  校友捐赠的古陶瓷是真品还是赝品,需要专业鉴定。然而我国高校的校友捐赠不断引发争议,值得高校反思。部分学校没有做好基础工作,就想在捐赠上有大手笔“突破”,结果自然不会很好。没有规范、专业的捐赠体系,而完全依赖行政部门管理捐赠工作,让方兴未艾的校友捐赠工作屡遭诟病。

  近年来,高校纷纷重视校友捐赠工作,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一流大学的捐赠工作,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校友服务体系为目标的。而我国高校的校友捐赠,大多都只关注如何找那些功成名就的校友“募捐”,而忽视了捐赠工作的其它方面。

  世界一流的大学,往往将“校友捐赠率”——也就是毕业后给母校捐赠的校友人数——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指标,这就要求它们不单单关注那些已经发财扬名的校友,也要通过校友网络追踪每一个毕业生的动向,并帮助这些校友在事业上取得发展。而国内高校并不重视校友网络的基础建设,只在校友功成名就后“临时抱佛脚”。

  一些高校在捐赠工作中“急火攻心”,凡有捐赠,都不加甄别地“高度重视”。此前,一所著名高校就闹出了被“山寨”慈善家忽悠的新闻。很显然,急功近利只会影响学校形象,让校友捐赠工作遭到打击。

  我国高校的校友捐赠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行政部门主导的。接受谁的捐赠、怎样回报捐赠者,基本都是由行政领导或职能部门说了算,整个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在世界一流大学里,学校是否接受捐赠,捐赠财物用于何处、回报给捐赠者什么,需要事先听取师生意见,并由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集中议事,进行民主决策。我国大学近年在接受捐赠中经常引发争议,就是因为缺乏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

  由行政部门主导的校友捐赠工作,还有很强的随意性。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决定是否接受捐赠,接受谁的捐赠,就算决策有问题,执行人员也很难说“不”。另外,一旦谈成了一笔捐赠的领导被更换,原来的捐赠协议是否能够被继续执行,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捐赠者的积极性。

  利用校友和社会资源办学,既是拓宽学校发展空间的途径,也是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性的手段。因此,我国高校应当着手建立专业化的校友捐赠体系。

编辑:单晓琳

关键词:教育思考;大学校友;学校发展;我国高校;赝品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教育思考:师德建设年为何成了“折腾”教师年

今年年初,笔者所在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把2016年定为师德建设年,并为此大张旗鼓地召开了动员大会,下发了《师德建设年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与各县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责任书。

2016-07-11 09:10:00

教育思考:如何避免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单凭待遇?

单凭待遇留不住男教师,还要在事业上助其建树,在社交上助其融入。(《厦门日报》7月3日)  笔者妻子的大学同学就在岛外做中学教师,去年在厦门相遇时畅聊得知,岛内与岛外教师工资标准一致,但在其他奖金等待遇上岛内要好于岛外。单凭待遇留不住男教师,还要在事业上助其建树,在社交上助其融入。

2016-07-05 10:59:00

教育思考:大学生抑郁症增多折射啥?

7月,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即将奋身投入新角色,在离别的喧闹声中,有这么一群人站在角落一直沉默,这是高校中不断增多的抑郁症患者,他们正经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孤独与隔离。

2016-07-05 07:3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