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跨越千年长河和技术革新 让我们谈谈汉字

2017-01-13 14:01:00来源:央广网

  当我们谈论汉字的时候,常把美学、文明进化史与之共谈,也有的学者认为,汉字从甲骨文、篆书到行、草、楷、宋,汉字演进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技术的进化史。几千年的汉字演化到今天,已然呈现更独特个性化趋势。而当我们谈论汉字的时候,实际更需要谈论的还有什么?

  敲字大潮中提笔者寥寥

  甲骨文刻画在甲骨上,篆书又细又长地在竹简上生辉,柔软的纸张催生了更具张力的行书和草书,雕版和活字印刷让汉字在中国文明史上更加熠熠生辉。当互联网时代到来,汉字进入到“敲字”大潮中去。而如今,我们突然意识到,这种“敲字”方式正在将汉字推向一个困局。

  这个困局是——提笔者寥寥。

  一项针对“提笔忘字”的调查也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受访者中,“90后”占18.9%,“80后”占48.5%,“70后”占23.8%。缘何忘字?从电脑到PAD再到手机,一方屏幕使人类的阅读习惯和传播习惯悄然且迅速地发生了改变,手指滑动间即是另一番天地。拥有书写习惯的人群少之又少,而“提笔忘字”成了这一时代留给我们的后遗症,但事实上,提笔者本身就寥寥。

  以音求字汉字拼音化

  造成提笔忘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写字无纸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实际上,当这一时代来临,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面临了同一种境遇。而汉字,由于本身所存在的特殊性,导致它更易受到冲击。英文、韩文、法文等文字是读音文字,往往能够读出来就能够写出来,换句话说,在键盘上打字的过程就是书写的过程。但是汉字的字形书写与拼音实际上没有关联,即使会读也不一定会写。虽然王永民发明五笔字型,但并未进入中小学教育中,而是推行“拼音输入”,让输入与汉字“字形”完全脱离,人们习惯于用键盘拼写拼音,甚至用九键就可以把任何你能读出来的字打出来。长此以往,如果离开智能拼音键盘,单凭去写一个字,就容易产生忘字的现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这种“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图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只有书写的时候,人们才会通过一笔一划去思索文字的意义,是“立早章”还是“音十章”?“爱”字为何表达爱?这些是拼音过程无法带来的思考。

  创新和想象力让汉字活得更久

  英文有几万种字体,日文有3000多款字库,中国则有900多种汉字字库。但是,这几百种字体中,真正让用户满意的,挑不出几种。科学技术在发展,但传统字体设计工艺却在原地踏步。面临此番境遇,方正手迹在2016年推出了“字体手护计划”,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近60所高校内展开活动,通过“字”助商店,以字换物的形式打动大学生写下有故事的汉字,再拍照分享到网络平台,还可通过平台生成自己的字体,在手机上使用自己的字体。超50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带动了更多人重新关注“手写字”。时代在加速更迭,手写字也许是键盘时代首当其冲的传统形式。但是,方正手迹的探索正是为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可行的桥梁,既激发传统的保护意识,又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丰富了汉字字体库,做到在意识领域唤醒又在现实形态受益。

  字体行业在中国已经沉寂多年了。很多年中,人们对字体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提版权意识。虽然到当下,人们对于付费用字体还持观望态度,但较于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新兴媒体的涌现,大众审美意识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甚至是刁钻化发展,艺术设计向着成熟化发展。例如“小清新”、“文艺范儿”、“复古范儿”等多种风格的字体开始占据人们的眼球,对文字的关注就是对文字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时对字体设计的审美要求致使造字行业重新抬头,不止有像方正这样的知名企业,还出现了很多新生的字体企业,社交网络的出现也使字体行业更广泛地被大众所熟知,各式各样的字体应用于影视、期刊等多领域,付费版权意识觉醒,成为字体行业走向繁荣的有效支撑。

  在时代前进的过程中,汉字的传承曾不止一次地面临过挑战。但几千年的汉字会走到尽头吗?答案当然是否。在电子时代我们苦苦留住手写字体,就是因为写字从古至今都是一件有价值的事。重要的是我们面临危机时在思考什么。“汉字不死”倚赖的一直都是国人智慧的创新和想象力。唯有创新和想象力才是让汉字走下去的动力。每个人对汉字的理解都不同,汉字之美也不趋于一致,他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让字体设计和工艺得以实现、传承,让汉字跨越千年长河和技术革新,生生不息。

编辑: 安红丽
关键词: 字体;手护;计划;方正;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