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余4月3日消息(记者胡斐 通讯员傅玉萍)家乡的召唤,让全国各地的渝郎汇聚一堂;创业的激情,更令振兴与发展的号角响彻渝钤大地。

  “渝郎回乡”工程是新余市委书记蒋斌点题命名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在外新余籍人士回乡发展的创新工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市商务局、市工商联等有关单位参与实施。“渝郎回乡”工程自2017年4月启动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新余“工小美”建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才汇集引入动力源

  建立“渝郎信息库”。充分利用各商会、县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广泛收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外地渝郎信息。信息库涵盖党政军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和广大在外创业者,目前入库渝郎4000余人。

  组建博士智库。出台《新余市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将渝郎回乡纳入全市“人才回归”计划,按照产才融合发展的需要,瞄准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组建了博士智库,汇聚了156名博士(后),其中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高层次人才21名。

  开展“商会启航”行动。发挥大统战联系广泛的优势,扶持商会建设和发展,密织渝郎联系网,先后走访昆明、厦门、福州、泉州、广州、贵州、重庆等地,推动成立外埠商会11个,本地各类商(协)会76家,凝聚企业家1万余名,主要发达地区、本地乡镇和主要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商会组织。

  优质服务筑牢基础桩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建设“渝郎回乡创业园”。全市累计建成了400万平方米“渝郎创业园”和光电产业园、电镀产业园、热处理中心等12个公共服务平台,返乡渝郎可按需拎包“入驻”,目前有40多家入园企业统一悬挂“渝郎回乡”企业标识。

  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下发了《关于实施“渝郎回乡”工程方案》,为渝郎回乡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回乡渝郎能够安心置业、安居乐业。开展“仙女湖夜话”活动,出台“三优先三保”政策,即返乡渝郎可享受创业专项服务、政府产业性基金扶持、地方银行融资贷款“三优先”和项目即到即落、企业用工、回归生活便利“三保障”政策;为每个渝郎企业建立帮扶队伍,成立市、县(区)帮扶三人小组,协调做好项目签约、注册、办证、用地、开工、投产等服务,为渝郎投资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渝郎回乡开创新局面

  2017年以来,每年清明节前召开创业大会,宣传新余市情和服务政策,鼓励渝郎携带优势产业、优良技术返乡创业;年末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召开发展大会,听取企业家、专家学者对新余发展的建议;设立“渝郎回乡”天工奖,对优秀渝郎予以表扬,让渝郎回乡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推动了凯光亚热带植物园、盛泰光学、智锂科技、英泰能科技、木林森科技、沃格光电、袁河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形成了“回归一个渝郎、引进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目前,累计落地项目194个,总投资额达680.8亿元。

  聚焦脱贫攻坚。组织实施“千企帮千户”“温暖接力”等行动,动员了29个商(协)会、1000多名企业家,与1080名贫困户结对认亲,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亿多元。广大渝郎还积极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带头“拆三房、建三园”,投入各项建设资金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