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遂川3月1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肖初生 刘祖刚)三月,春雨如酥,茶山吐绿。
  走进江西吉安遂川县汤湖镇块块茶园,阵阵茶香扑鼻而来。站在山顶俯瞰,绿油油的茶树在起伏的丘陵上铺展开来,一垄垄顺着山势蜿蜒盘旋,绵延不绝,像一块硕大的绿色地毯盖住了错落的山峦。
  惊蛰一过是春分。茶农开始上山采摘茶叶,他们背着茶篓,穿梭于茶园田垄间,灵巧的双手左右开弓,手指在茶树尖里上下弹动,像一只只轻盈的蝴蝶上下舞动,又像钢琴师在弹奏动听的茶韵乐曲,悄悄讲述着狗牯脑茶的前世今生。
  遂川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得益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加工工艺、茶树品种,百年内狗牯脑茶先后荣膺三项国际金奖,摘得“中华老字号”“中华文化名茶”等40余项荣誉,位列全省重点打造的“四绿一红”茶叶品牌之首。
  罗勇是汤湖镇玕山村茶农,别看年纪不大,可20出头就在茶界打拼,这不,他主办的征文比赛结果新鲜出炉。
  作为一个百余人的茶叶合作社领头人,罗勇和社员流转了上百亩海拔在300米以上,产量低的冷浆田,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扶下,从低改老茶园入手,实施供给侧改革,让茶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助力群众脱贫,村庄摘帽,而这样的例子,在遂川并不鲜见。
  遂川县有几百年的种茶历史,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狗牯脑茶,到现在有20万亩规模。但个别地方由于疏于管理、技术落后、茶树老化,产值上不去,不得已外出务工,茶园抛荒。
  为改变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局面,遂川县从提高群众职业技能入手,每年举办茶叶培训班十余期,轮流培训万余人次,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加大低改力度,推广台刈技术,修剪、砍去老枝,让旧茶园焕发新活力,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提升。
  遂川积极引导茶农“抱团取暖”,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统一培训、统一供肥、统一供种,制定了统一的加工标准,严禁以次充好,实行严格分级,珍品、贡品、特贡等分类标价,并使用相应的包装,让消费者放心选购、明白消费。
  为服务茶企“走出去”,遂川县组织市监、税务等部门,针对普遍存在的对境外投资地税收政策缺乏了解等问题,连续举办 “一带一路”税企座谈会,走访、辅导企业,建立“走出去”企业清册,定期帮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风险排查,最大限度降低海外税收风险。助力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开设狗牯脑品牌连锁店,为茶企量身定制税收指南。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偏爱发生改变,遂川决定彻底摒弃粗放管理模式,通过基地示范,引导茶农和茶企走有机食品路子,广泛推广太阳能灭虫灯和黄素粘虫板,推广使用农家肥、生物药,确保茶叶品质。绿色安全的品质,赢得了市场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商慕名而来,价格水涨船高,茶农获得感更强了。
  以往,因为夏茶苦涩,卖不出价钱,春茶过后基本没人采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为充分挖掘价值,遂川加大招商力度,引进茶企,除了绿茶保质保量生产,还引进了多条全自动化红茶生产线。如今,从春到秋,茶园里到处见到忙碌的身影,仅此一项,每亩茶园就能增收2000多元,越来越多的人“留守”在家种茶。
  如今,当地可谓是家家种茶树,村村有茶场,处处有茶园。最近几年,国家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遂川县茶叶企业充分享受各项政策红利,发展动力更加强劲,狗牯脑茶香飘满世界。
  随着乡村旅游方兴未艾,遂川抓准时机,做好“茶旅结合”文章,在汤湖、戴家埔建设标准生态观光示范茶园,新建了大型停车场、茶亭、茶园游步道,开发采摘、制作体验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规范接待服务。“上山赏万亩茶海,下山品世界名茶、尝茶乡美食”成为一张“金”名片,每年迎来数万游客。勤劳的茶人瞄准商机,开办起了茶馆、饭店、茶园乐,卖起了蜂蜜、笋干、茶叶等特产,让更多人脱贫致富。
  2012年以来,遂川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达2亿多元,推进“茶叶+脱贫”,力争让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亩茶,让茶叶成为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大力推进“茶叶+旅游”,开辟生态茶乡旅游路线,打造集茶海、梯田、温泉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让茶叶成为一张茶香四溢的旅游新名片;大力推进“茶叶+文化”,讲好茶故事,倡导健康生活,让喝茶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健康、一种习惯。
  截至目前,遂川县茶园已由2010年的不足7万亩,发展到28.5万亩,年产量也由800吨,增长到9020吨,品牌价值更是达到25.37亿元,带动了约10万茶农增收致富。
  茶商来了,游客来了,茶农回归了……通过一场供给侧改革,遂川茶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常见“茶叶飘香致富忙”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