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渝水:积极奋进铸就脱贫的美好生活

2020-05-12 15:1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渝水5月1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陈家宇)上午十一点,踏入坑里村委枧江村小组的颐养之家的大门就能听见一阵厨房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响声,进去一瞧,厨师兼配菜师的黄乃乃手脚忙个不停。“我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来上班,家里也离得近,不过百米左右。”他一边切菜一边说道:“疫情期间每天多了一项消杀工作,洗菜、切菜、炒菜、分盘,照顾8个老人家的伙食正好把一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这个村级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让他真真正正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黄乃乃是新余市渝水区鹄山乡“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坑里村委枧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黄毛女夫妻二人都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致残,黄乃乃肢体二级残疾,妻子则肢体三级残疾,他们却从未因为身体行动不便而放弃努力生活。“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都得了这个病(小儿麻痹症),慢慢的就习惯了,也像其他正常人一样去田里干活。”除了水稻种植以外,他们每年都种了些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之类的。

  忙碌的十二小时

  枧江村全村共94户284人,常年在家的只有35户66人,其中多数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身体健康的村民大多做些废铁回收的小生意,身体不便的黄乃乃就只能尽力多种些田增加收益。2019年1月,枧江村颐养之家建成投入使用,共有9个老人入住。凭着做饭这一门手艺,黄乃乃被选上成为了这里的厨师,风雨无阻地每日坚持在岗。

  每天早晨六点天一亮,黄乃乃起床洗漱就赶去上班,早饭准备稀饭、馒头或面条,煮好鸡蛋;七点半,他和老人们一起用完餐,收拾好厨房便赶回家里做些农活;三个小时之后,他又开始按照“一荤一素一汤”的标准准备起午饭;下午四点到六点,一天中最后一项工作任务按部就班完成,他的十二小时也暂时告一段落。相比与其他颐养之家的厨师,他还负责买菜。在赶集的时候,他骑着电动车到集镇买上两三天的菜。就算这样,他也不觉得累。

  奋斗出好日子

  2019年10月,黄乃乃的岗位转换成“党建+颐养之家”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从1000元涨到1580元。在上班之余,他和妻子种了1.3亩花生、0.6亩油菜、1.4亩芝麻、0.9亩水稻,加工成家里二人一年食用的油米。前几年身体好的时候,水稻最多能种上3-4亩,还种了棉花。黄乃乃笑着说:“呵呵,虽然水稻什么的我种得不多,但我还会继续种,农民不种田那去干什么?”算上村级扶贫产业-蘑菇基地的收益分红和残疾人补贴等政策补助,2019年黄乃乃全家总收入达26531.2元,光荣地实现脱贫。2020年4月,因开发光伏扶贫岗位,根据其妻子黄毛女的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村委聘请她为保洁员,负责打扫村小组部分区域卫生。夫妻俩与嫁在同一个村的小女儿互相照应,日子虽过得忙忙碌碌,拿着“工资”的两口子生活越过越好。

  乐观知足心怀感恩

  黄乃乃的房屋位于村小组靠里边的最后一排,西面、南面是一条环村路。每次去到他家,房屋四周就整洁干净。绿色的垃圾桶、手工制作的芒扫帚、一两根木柴有序的竖立在门前,大门侧边贴着当选了“清洁家庭”的标识牌。被问到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时,黄乃乃露着标准的“八颗牙齿笑容 ”回答道:“嗯,很好哦!上个月村委干部还叫我们去卫生院进行了免费体检,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

  村委干部们则提起黄乃乃就赞不绝口。“他以前日子是过得苦,两个残疾人,也做不了什么,还要供两个女儿读书。好在女儿也都相继成家,同村的亲家还帮忙一起收割稻子,现在他的日子好过了。”村委书记黄草皮说道。自从“感恩”教育+“晓康驿站”工作开展以来,黄乃乃每月不落地到村委开会,全力配合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们评分,并且分数从未到90分以下。从不向村委提出无理要求,也从不向旁人喊哭喊累,黄乃乃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常怀感恩的美好品质感染了身边人。和黄乃乃是同村人的村委民兵营长黄小荣也总是夸他事情做得好,不需要担心。

  花甲之年刚过,黄乃乃的幸福生活步向了2.0时代。不愁吃、不愁穿,健康和住房也有保障,身残志坚的他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依然日复一日地努力奋斗。通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各项扶贫政策支持,他们也将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奔小康,与幸福相携。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渝水;颐养之家;民生;

江西渝水:积极奋进铸就脱贫的美好生活

上午十一点,踏入坑里村委枧江村小组的颐养之家的大门就能听见一阵厨房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响声,进去一瞧,厨师兼配菜师的黄乃乃手脚忙个不停。“我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来上班,家里也离得近,不过百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