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昌11月2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钟磊)山间小道,路边茶花缓落在石板路上,一声声苍古的声音从远方响起。在江西省湾里区洗药湖红星熊家村的山间小院里,55岁的万飞或潜心斫琴,或焚香奏琴。他不是山间隐士,只是一位斫琴匠人。

  因在儿时受爷爷的影响接触古琴,2005年万飞从单位改制后,便选择开始学习斫琴,一开始,他与几位志趣相投的琴友遍访斫琴名师,从无到有,一点点的学习摸索斫琴技巧。之后便集传统之长,创新改进斫琴。2017年,万飞机缘巧合来到洗药湖熊家村,觉得这里景色幽静,特别适合作为制作古琴的场所,便向当地村民租房一栋,在这南昌“地位”最高的山村里,专心致志地当起了斫琴师傅。

万飞正在用原始的鹿角霜和野生生漆调试黏合材料(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走进院内,靠墙堆放着几块陈年老木,万飞说,古琴制作讲究木料的选择,一般用的都是陈年的老木料,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稳定,做出的古琴声音清亮幽长。屋内,摆放着一张木工台,万飞和他的琴友要在这里完成开面、挖槽、调音等斫琴的一系列步骤,大堂的两侧被万飞用来悬挂古琴板,以便候干。操琴要心静,斫琴讲究慢。从选料到制成,需要历经300多道工序。

  “慢工出细活,三年磨一琴”。选好料,定好式,用线锯锯出琴形,将琴面刨出需要的弧形,接下来是刨琴腹,又叫挖槽腹,这是制作古琴的关键步骤,往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挖槽腹的过程中,要不断上弦试音,直到声音达到斫琴师满意为止,接着用胶漆把琴面与琴底合在一起,裹上纱布进行候干。而古法制作古琴所用的合琴材料,是用原始的鹿角霜和野生生漆作为黏合材料,干燥时间就需要两三个月,鹿角霜天然的蜂窝结构也可以使古琴的音色更通透。”万飞介绍说,古法制琴之所以耗时久,就是因为其过程的质朴与原始,以达到成琴后比较稳定不易开裂。等到彻底干后,再进行打磨,之后把岳山、冠角、龙龈、护轸等古琴配件陆续用胶漆粘上,再进行候干,就这样周而复始得打磨、候干。

制作好的古琴正在晾干(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我们要靠老天赏饭吃”万飞这样说到,“因为灰胎由粗到细得上十几遍。只因灰胎难干,每上完一遍就要候干,而候干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极高(保持80%多的湿度、温度常年需要保持在25℃到30℃),因此,我才搬到洗药湖来住。”这样重复的步骤需要进行十几遍,拿出后继续打磨上漆、擦漆 、推光、上弦。至此,一张琴就算基本完成了。

万飞为古琴调音(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操琴与斫琴都是自我修行,对于古琴,万飞几乎倾注了所有精力。红星熊家的村民,都知道附近居住着一位斫琴匠人,离群索居,与琴相伴。在万飞看来,古琴是修身正心的雅音,申遗成功后,古琴才被众人所关注,因此在2010年他就在南昌市699文化创意园内建立翰墨堂开设古琴演奏培训班,至今已有超过1000多人进行古琴学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古琴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古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