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栗1月11日消息(记者胡斐 通讯员刘文静 梁紫微)“1991年,我们一个退休干部,听说基金会成立,顶着烈日跑到我们基金会捐赠一百块钱,那是他三个月的工资。”日前,江西省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现任理事长陈碧清回望基金会成立的历史时,对这近30年前的一桩善举依然记忆犹新。

  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上栗县是一座革命老区县,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49户、11350人,涉及10个乡镇156个行政村(社区),省定贫困村19个。在基础设施薄弱、扶贫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长平乡离休教师李维正怀着“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初心,在1991年牵头成立了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

  29年来,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历经六届理事会,有87名常务理事、监事义务服务、兢兢业业,为基金的壮大默默奉献自己的心血,所有参加基金会工作的人员坚持不要一分钱报酬,不图任何回报,当前已有4200余人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加入到该助学队伍,一份份沉甸甸的助学金通过基金会这个爱心平台圆了一个个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折射了所有爱心人士对山区贫困学子的深情,对山区教育的挚爱,对山区脱贫的愿景,上栗县长平乡也因此实现了29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的奇迹。

  拓宽募捐渠道,做大基金蛋糕

  “有年年捐款、有全家捐款、有夫妻、父子捐款,捐款多者个人逾百万元,次数高者个人达20次以上,距离远者有在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近者本乡有行政村村民捐款面达到95%以上。如今基金金额达到480.67万元,基金会这块惠民蛋糕越做越大。”陈碧清介绍道。

  据介绍,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广泛向乡内乡外、海外广泛宣传基金会办会宗旨、目的和意义。2014年起先后在上栗、萍乡、北京、南京、上海、海南、深圳、南昌、浙江等地建立了联络处,各个联络处纷纷联络当地本乡乡贤为基金会捐款献爱。2015年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首次举办“爱心助学捐款周”活动,得到广大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和支持,此后,该活动年年延续。

  确保基金不动,积极理财助学

  基金会能不断发展、巩固、提高,主要依托的是坚持基金不动,仅用衍生收益助学奖学奖教。为增加助奖资金,增强助奖力度,扩大助奖影响,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理事会采取积极理财的工作思路,在无实业支撑的状况下,抓店面增收,抓资金创收,使衍生收入逐年增长,成立迄今为止,衍生收入达到456.84万元,为助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严格助学程序,确保助学质量

  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助奖,是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的规章。29年来,该基金会共助奖学生教师5787人次,发放助奖资金508.69万元。随着基金的扩增和衍生收入逐年增加。年助奖人数由创办时的41人,增加到2020年的444人,年助奖资金由创办时的3080元,提升到856000元。助学人数和资金与年俱增,助学质量却丝毫没有下降。

  与此同时,基金会对助学对象采取个人申请、学校审评、进村入户调查,集体审批、张榜公布等严谨透明的助学程序,确保助学资金落实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助奖对象面向全社会公告,接受监督,从发布的29次(每年一次)助奖公告中,未收到任何不良反映,达到单位、受助奖对象和社会“三满意”。

  创新助学模式、扩大助学范围

  考虑到单纯由基金会助学,面窄力度不强。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又新推结对助学、助校新模式。即由基金会提供助学名单,结对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助学学生和学校。为此,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建立了“长平乡需受助学子信息库”,并每年充实更新。2014年便有3名爱心人士结对助学7名贫困学子;广东省东莞市某慈善会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结对助学长平乡小学生15人次;江西省银河杜仲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黎明除向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捐款5万余元外还捐款20万元助力长平乡千方小学食堂建设;壹体教育《我心飞翔》结对助学长平中小学生29人;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自2016年起连续五年结对助学长平大学生累计228人次......这一模式的推出和推广,扩大了助学面积,加强了助学力度,圆了更多贫困学子求学梦。

  激发爱心善举,传承助学良风

  效仿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助学奖教模式,该乡先后有3个行政村成立了类似基金会运转模式的民间教育助奖组织,无数爱心人士加入扶贫助学行列,众多受助奖学子反哺回报,用行动将爱心洒满故乡。

  上善若水,皆因以恒之心。为了将基金会丰富的精神财富,独特的慈善文化更直观地展示宣传,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于2017年开始建设文化传承基地。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将更好地激发、凝聚社会各个角落的爱心善行,将扶贫助学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将爱心善举接力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