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遂川11月4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梁斌 袁倩 刘祖刚)“公路养护虽然简单,甚至是枯燥,但责任重大,一块小小的落石,都后患无穷,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说这句话的,是一位正在清扫路面的养护工巫启伟。

  巫启伟今年51岁,黝黑的脸庞,笑起来憨憨的,大伙都习惯叫他“老巫”。妻子张秀兰,也是遂川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外聘的公路养护家庭承揽户,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夫妻档”。

  走进老巫的家,俨然是一间公路养护器具小仓库。割草机、油锯、铁锹、扫帚、安全标志牌、安全锥等一应俱全,还储备了用于修补坑槽的冷补沥青材料,那辆自费购买的橘红色三轮车,便是老巫的“专车”。外出作业,养护器具便是专车上的标配。

巫启伟正在清扫公路(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每次,老巫穿上橘红色的工作服,带上扫帚、铁锹和镰刀,清扫路面、疏通边沟、修补坑槽、割除杂草,就是他的日常,日复一日,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

  清泉至戴家埔、久营公路、竹坑至热水洲等路段,这三十多公里的县道公路,巫启伟太熟悉不过,哪里边沟容易长草,哪里容易落石,哪里常发生塌方,都了如指掌。对他而言,公路养护丝毫不能马虎,每个点,每段路,他都会握紧手里的工具,给公路最“无微不至”的呵护。

  大汾镇竹坑至热水洲这段原来是乡道,后升级为县道,日常养护由他负责,终点离他家有点远。每次上路养护,巫启伟就带上午餐,往往一干就是一天。有时,中午他就在大汾镇庄坑村委会歇息打尖,成了经常光顾的常客。

  汛雨期间,为了确保交通安全畅通,巫启伟半夜冒着暴雨查看路况,清理落石和塌方,甚至几天不回家,住在大汾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积极排查隐患,确保车辆和行人更快安全通行。

夫妻俩正在清理塌方泥土(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巫启伟不但与公路养护结下了不解之缘,还热衷于村级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村庄保洁,今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主动参与值守清泉进入大汾卡点一线。在平时,他也一贯热情,参与承担一些服务活动,乐于助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巫启伟曾获得吉安市“最美养护工”等荣誉,多年来,有困难都自己解决,从未向单位提出照顾,为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他经常凌晨就到了路上,不分天晴下雨、严寒酷暑,每天下来,总满头大汗、腰酸脚痛。

  受父亲敬业精神熏陶,儿子现就读于交通学校,节假日回家,也拿起扫把等工具,加入养护队伍中,与父母亲并肩劳动,成为公路上一道靓丽风景。

  选择了公路养护这份职业,就选择了与烈日、风雨和汗水为伍,巫启伟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公路安全、畅通农村交通,弘扬着普通养护工修路修身的“铺路石”精神。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养护工的真实写照,和巫启伟一样,遂川县农村公路共有近四十多名养护工奋战在一线。为了“畅洁舒美安”的行车环境,常年披星戴月,风吹日晒,夏天面对酷暑高温,冬天顶着寒风暴雪,像是台永不停歇的清扫机器,一直在途中往返地循环保洁着,在平凡岗位上实现着人生价值,在公路上绽放着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