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10月29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邬斌 杨勤)金秋时节,行走在安源大地上,水净、村美、民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美好图景徐徐展现,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安源区通过提振“内生动力”,完善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生态美景,通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安源广袤农村的振兴图景正铺展开来。

乡村美景(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产业强起来

  大棚田野里沟垄整齐,道路纵横交错,村民们在田间穿梭忙碌着,辣椒、莴笋、白菜等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高坑镇富田村炎农生态种植基地干活的贫困户廖金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村里人都是种田,一年到头见不到活钱,现在只要基地有活干就去,一天收入多则240元,少则150元,一月算下来不低于3000元。家里添了空调等家电,生活松快多了!”

  安源区把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重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蔬菜、蛋禽、渔业、瓜果等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辟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稳定最有效的渠道。全区发展蔬菜种植6000余亩,禽蛋产量2605吨,巩固提升精品瓜果种植5850亩,涉及农户14309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

  同时,安源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推广“土地流转拿‘租金’、入股企业拿‘股金’、就地务工拿‘薪金’”等增收模式。累计培育龙头企业51家、家庭农场76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49家,带动农户增收3535万元,同比增长10.02%。

打造标准农田(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环境美起来

  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安源区各涉农镇街委扎实开展以“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废弃物,改美庭院、改好习惯和管护村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掀起新热潮。

  “一五十工作法”落实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说起“一五十工作法”,五陂镇60多岁的李大爷赞不绝口,“自从搞了这个‘一五十’,问题一五一十,一项项进行整改,环境更整洁了。”

  针对环境整治“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问题,五陂镇建立每周定点联系包村、每月专题汇报评比、每季度竞进拉练推进机制,推动全镇7个村(分场)包村整治全覆盖。

  绿水青山间整齐坐落着一栋栋农家小院,窗明几净、精美别致;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前,房前屋后红花绿树环绕……行走在安源,这样的乡村美景比比皆是。安源区通过认真落实日常保洁、检查评比等长效机制,紧盯道路沿线、村庄院落、沟渠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区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完成卫生厕所改造885户,改厕率达99.6%,村民小组通硬化路、通客车的行政村均已实现100%全覆盖,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6628万吨,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高压电瓷厂“扶贫车间”(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农民富起来

  来到高坑镇王家源村高压电瓷厂“扶贫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面运转,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我在这里上班,一年能赚3万多块,而且稳定,家里有老的、小的要照顾,感谢村委、帮扶干部,让我对生活又重拾了信心。” 扶贫原料车间48岁贫困户黄卓德正熟练地在机器旁干着活,说起“扶贫车间”,他掩饰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村两委介绍他进入“扶贫车间”工作,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也给这个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

  越来越多像黄卓德这样的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致富,安源区扶贫成效显著。据统计,2020产业直补户数达1071户,直补金达156.4657万元,星级扶贫经营主体29家。

  此外,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围绕农产品加工、流通、线上线下销售等环节,推广“农业+电商”模式,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农民真真正正的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