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单亲妈妈脱贫记

2020-08-19 11: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芦溪8月19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钟勤)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芦溪县上埠镇坪里村有一位单亲母亲,她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需要长期照顾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面对生活留下的重创,她没有妥协,而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积极的心态,替两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就是上埠镇坪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启莲。

  太阳刚跳出地平线,慵懒的阳光还没有将一切唤醒的时候 ,刘启莲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芦溪县城车队最早一班从芦溪开往萍乡的班车5点40要准时出发,此时已在岗的售票员刘启莲,早已在出门前将孩子的早餐准备好了。这种忙碌且充实的生活对她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是回想那段艰辛的日子,刘启莲还是忍不住抹眼泪。

  儿子丈夫,双双患病,日子举步维艰

  2012年,大儿子15岁,突然出现了全身乏力到走路都困难的地步,后经萍乡市人民医院诊断,儿子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这个噩耗给原本幸福的家庭施加了一道封印,封印住了这一家四口的天伦之乐,封印住了夫妻俩脸上的笑容,封印住的还有可能是这个15岁少年的美好未来。之后,孩子的病情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学习,不得不休学在家。长期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倍感压力,丈夫不得不更加的拼命工作。两年后,儿子的情况已有些许好转,但由于两年来一直为孩子的病操心费力,丈夫积劳成疾,被确诊患上了肝癌,那张确诊通知单,犹如晴天霹雳,霹在了刘启莲的心上。2014年,刘启莲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住院报销高达90%,为他们一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那段时间,刘启莲工作之余,要去医院照顾丈夫,回家以后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使她心力交瘁。2017年,丈夫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从失去靠山到成为别人的依靠,这种滋味,大概就是夜深人静时眼泪的苦涩吧。

  不等不靠,自立更生,第一书记帮扶

  坪里村的第一书记邓勇得知她家的情况后,经常与村支“两委”入门上户、走访慰问,在第一书记邓勇及村“两委”的鼓励下,刘启莲没有就此堕落下去,而是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办完丈夫的丧事后,她继续回到了县城的车队,为全家的生计赚一份微薄的体面。但大儿子的治疗费用仍然是个无底洞,一家人想尽办法开源节流。没有一技之长傍身的刘启莲,抗起了沉重的锄头,开垦之前因丈夫生病荒废的菜园子和农田。不上早班的时候,她会借着清晨的凉意将菜园子里的土壤刨松;下班以后,她会在脖子上搭一条毛巾,蹲在园子里锄草;农忙时节,她就光脚走进稻田,将秧苗扎进泥里。那段时间,就连她自己也分不清,从脸颊上流下来的,是汗水还是泪水。

  面对性子刚烈,不肯轻易接受别人帮助的刘启莲,坪里第一书记邓勇和村支“两委”也是变着法儿给予她家帮助。“我家秧田里的种子撒太密了,秧苗太多了,这些多的可以送给你吧。”“这种辣椒苗我去年种过,口味好,我看到了,就顺便帮你买了点。”“今天到施磷肥,你们家的田在我家旁边,我顺手就帮你施肥了。”面对第一书记邓勇及村“两委”给予帮助后的“借口”,刘启莲看在眼里,暧在心里。

  政策加持,成功脱贫,生活越来越好

  “现在菜园子里的蔬菜基本能满足我们家的日常所需,平常买点肉就可以了,省下不少钱。”刘启莲一边择着刚从园子里摘的豆角,一边高兴的说着。

  在刘启莲的影响下,大儿子积极配合治疗,现在只要用药物控制,身体机能已于常人无异,已经能够外出务工了。在外务工的工资收入除了能够养活自己,还能寄一部分回家还债,小儿子也没有受家庭变故的影响,成长为了一个开朗的少年。小儿子在校就读享受免学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从2019年秋季开始,又享有义务教育走读生生活补助每月250元,大儿子外出务工也享受了一次性交通补助每年700元。如今,刘启莲在车队的稳定收入,加上儿子在外务工的工资,和每月560元的低保补助,还有各项扶贫政策的加持,刘启莲家已成功脱贫。

  在脱贫路上,有政府提供的各项扶贫政策、第一书记邓勇和村支“两委”的切身帮助,更有刘启莲勤劳的双手,以及全家人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一切就像一双大手将这个满目疮痍的家庭从阴霾里拉了出来。

  傍晚,太阳即将下山,刘启莲漫步在新农村广场旁的石子路上,天际的余晖照在刘启莲的脸上,也把尘世间的烦恼映成了与快乐一样的颜色,这美好,像极了刘启莲一家未来幸福的样子。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芦溪;民生;脱贫攻坚;扶贫干部;

新闻特写:单亲妈妈脱贫记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芦溪县上埠镇坪里村有一位单亲母亲,她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需要长期照顾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面对生活留下的重创,她没有妥协,而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积极的心态,替两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就是上埠镇坪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