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峡江:秀彩江背画中来

2020-06-09 11: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峡江6月9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龙礼香 曾纯)江背村是江西峡江水边镇桐林乡桐林村委下辖村小组,乡主要河流庙上水绕村而过,背靠普华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

  走进村口,便可以看到整洁一致的农家庭院。江背村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切入点,突出“一户一景”,鼓励村民按照“房前屋后果蔬花”的总要求,根据生活需求栽种果蔬等植物,打造了桂花院、柚香院、蜜桔院等31个美丽别致的农家庭院。村民还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全村共种植油菜200余亩,环村栽种的百亩油菜花,成为了江背村一道秀美绚彩的风景线。

  污水有了家 江流清澈有鱼虾

  江背村庄周边有河流、小溪、池塘等,按照“活水能来,多水能排,污水管好,雨水能导”的输水标准,进行渠道清淤、污水管网铺设、净化处理设施建设,把以前淤塞的“柴草渠”变成了“生态渠”。

  污水处理终端,采用的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该工艺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运作稳定,处理效果好。污水经过污水进口,经过了7格式处理设备,来到了清水出口。以往“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的场景彻底不见了,村民们都称它为“环保乐园”。“先以前呐,只有城市里才看得到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如今在农村成功实施,给我们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卫生。”村保洁员龚年英对此津津乐道。

  与此同时,对渠道周边的果园、菜园进行简单整治,果园里种植了板栗、柿子、橘子、枇杷......既提升了美感,又保留下了烟火味,还原了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的乡村原有样子。

  现在的江背,河畅水清,沉寂20多年的滚水坝码头又能听到捣衣声了。

河畅水清又听捣衣声

  民俗有了家 公社礼堂育文化

  上个世纪70年代,江背是公社建制,公社礼堂成了历史最好的见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破败的公社礼堂进行修缮改造。整个礼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打造了“美丽乡村、纪律教育、初心使命”三个板块。

  在建设中,江背村一直注重本地取材,寻找一些老物件,再搭配一些村花乡草点缀其中,不但成本低廉,还别有一番韵味。

  桐林是油桐之乡、茶油之乡,以前铁皮油桶在桐林乡村随处可见,很有代表性。村民把废旧油桶彩绘加工成俏皮可爱的油桶宝宝,乡干部金兰介绍道:“油桶宝宝分别取名叫‘江江’和‘贝贝’,这可是江背村的吉祥物。”

  河道旁有俯身的古樟,有青翠的竹林,有潺潺的水声,竹林里还建设了游步道,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宁静的休闲场所。

  墙壁上的彩绘车轱辘、彩绘花盆与脸谱酒坛,村民在彩绘废旧轮胎里种上三两蔬菜,这都尽显物尽其用的理念,也突出了“秀彩”江背那“彩色”的味道。

游步道上的休闲

  游子有了家 乡愁记忆有牵挂

  江背村有两株风水树、吉祥树。

  一株老樟树,村民称它为“护财樟”。它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这方清水,保佑村民们兴旺发达,日子越来越好。

  一株苦槠树,村民称它为“保命槠”。在村民眼中,这棵苦槠树是非常有灵气的。风调雨顺的年景苦槠子结得不多,若是遇到灾荒年,苦槠子密密麻挂满枝头。闹饥荒的年代,江背人就是靠这棵树的苦槠磨成豆腐,度过漫长的寒冬。

农耕走廊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退休干部陈玉文是土生土长的江背人,他说这是江背村在努力的方向。

  为传承弘扬勤劳、节俭为主的农耕文化和美德,新村与老村在连接线上打造了一条农耕走廊,左边摆放了5组农耕场景的小型剪影雕塑,右边摆放了6组手工石器农具。这些农耕场景与石器,让江背村的村民们可以触摸过去儿时的记忆,想起祖辈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留住乡愁记忆。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峡江;乡村振兴;美丽乡村;

江西峡江:秀彩江背画中来

江背村是江西峡江水边镇桐林乡桐林村委下辖村小组,乡主要河流庙上水绕村而过,背靠普华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