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源:老祠堂变身文化宝地 友邻风引领乡村振兴

2020-04-22 09: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安源4月22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王春燕)“老廖走这么快去哪里?”“你还不知道呀,村上老祠堂今天晚上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早点去占位子。”安源区青山镇高枧村民廖书来一边跟邻居打着招呼,一边快步走向了村里的老祠堂。

  高枧村是青山镇北面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为解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等问题,2018年在镇党委的指导下融合高枧老祠堂、友邻茶社、友邻书法班、友邻盆栽合作社、党群文化中心等功能室成立了友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在这里观看红色电影、了解国家政策、学习书法和盆栽艺技、商议改善村组环境,老弱病残的乡邻在这里得到照顾,互敬互爱蔚然成风。

高枧村群众在老祠堂观看电影

  祠堂变身文化宝地

  高枧村老祠堂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如今祠堂不再开展祭祖等活动,已经荒废了多年。2018年9月高枧村在老祠堂挂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摇身一变成为远近知名的文体中心,老祠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季度我们村很多贫困户自强自立,尤其是疫情期间主动参加防疫志愿、捐资捐物给需要的村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高枧村2020年第一季度脱贫攻坚道德红黑榜评议会在老祠堂举行。由村党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员对感恩扶贫涌现出的典型投下了手中的一票。自老祠堂改造以来先后举办了红色电影巡展、脱贫攻坚道德红黑榜评议、誊抄国学经典书法大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村里向善向上、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郁,在疫情期间因村里封路,村民自发成立友邻共享菜摊,将自家的蔬菜、鸡鸭鱼肉拿出来给有需要的村民免费共享,友邻文化成为高枧村民的行为准则。

友邻共享蔬菜摊

  以茶会友友邻茶社

  “我们组上的道路比较狭小,进出车都不方便,这几年很多村民家里都买了车,我们倡议把自己组上的道路拓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高枧村许多村民爱好茶道,品茶交流是村民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喝茶中党员朱迪如、赖春芳等提出改善村组的环境并带头捐款三万元。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响应捐款,村民刘庚圣靠卖菜经营为生,听说村组集资修路,他毫不犹豫捐出了一万元,不到一个星期村民理事会就收到捐款13万余元。“每天晚上不来这里报个到道都睡不着觉。”村民刘芝萍端起茶杯告诉我们这是自家炒制的明前茶,今天拿出来跟乡亲们一起分享品尝。自从友邻茶社办起来以后,村里打麻将的没有了,吵架扯皮的少了,一起在这个平台喝茶聊天,曾经陌生的邻居、有矛盾的邻居因为喝茶握手言和。闲暇之余村民还会拿出家里的好菜,在实践站“搭伙”吃饭,并邀请村里的老人一起聚餐,像一家人一样和谐融洽。

友邻书法班的学员给村民写的祝福

  以文会友友邻书法

  “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烟云,竖如万里枯藤”在友邻书法班老党员刘庚伟正在为村民上书法课。

  为进一步弘扬国学文化,让更多村民学习书法爱上书法,党员刘庚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免费的书法培训班,每周末晚上七点准时开课,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争相学习书法,上到40多岁的家庭妇女下到5岁的小孩都是书法班的学员,目前已有学员20余人。一到春节书法班便给全村写春联、送春联,已经连续5年,送出春联和福字2万余幅。目前,高枧友邻书法班计划在全村普及书法,寒暑假开设白天班,采取“老带新”老学员带领新学员,骨干老师重点指导等方式解决授课老师少的难题,让书法文化引领群众生活新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友邻盆栽课堂

  以技会友友邻盆栽

  “这个罗汉松要从这边造型,紫薇花也能做成盆栽,5月份我们计划搞一个全村盆栽大赛,大家回去准备好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赛......”党员致富带头人朱迪如给村民讲授盆栽造型的技巧并宣布村里盆栽大赛事宜。

  自实践站创办以来,朱迪如定期开设盆栽致富课堂给村民讲授盆栽种植技巧,并将自家的院子围墙拆掉作为实践站的盆栽教学基地,通过授课学习,村里对盆栽感兴趣的学员超过20人,朱迪如决定带领村民抱团发展,于2019年成立了友邻盆栽合作社,目前已平整土地100余亩,种植罗汉松7000余棵,制作金弹子盆栽3000余盆,吸纳农民社员30余名,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一堂盆栽致富党课、一个书法文化传承班、一处移风易俗示范点,友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实践祠堂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让实践站成为接地气、受欢迎、有实效的新时代文明新阵地。

编辑: 胡斐
关键词: 安源;乡村振兴;民生;

江西安源:老祠堂变身文化宝地 友邻风引领乡村振兴

“老廖走这么快去哪里?”“你还不知道呀,村上老祠堂今天晚上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早点去占位子。”安源区青山镇高枧村民廖书来一边跟邻居打着招呼,一边快步走向了村里的老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