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1月25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曾俊 赖维)“久病床前无孝子”是说父母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的子女都有没有办法随时照顾起居。可是这句民间俗语却不适用于袁小萍。在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锦绣社区桐子坡,就传出了她的孝顺故事。

  母亲的喜好如数家珍

 

袁小萍给瘫痪母亲喂饭(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穿衣、洗漱、喂饭、倒尿、按摩、擦身、陪伴……寒来暑往,四季交替,袁小萍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已有4年时间了。

  “母亲虽然身体不能动了,但是还能和我们做一些简单交流,这是我非常庆幸的。”袁小萍很健谈,提到母亲时眼底有光。

  初见袁小萍,是在一个13平米的卧房。大床与小床挨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却如小时候子女依偎在母亲身边般有安全感。小床上碎花被套、干净枕头,瘫痪了4年的母亲就躺在那里。“母亲最爱干净了,这是母亲最喜欢的颜色。”今年66岁的袁小萍,一边麻利地整理着母亲的被单,一边细数母亲的喜好。

  再难的困苦家人支持

袁小萍和妹妹一起为母亲翻身(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2017年,袁小萍的母亲患病瘫痪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虽然住在一起,但是年迈的父亲患有老人痴呆,更是无暇他顾。正所谓长女如母,作为家中长女的袁小萍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父亲和母亲的义务。这一下,袁小萍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你主内,我主外。你安心照顾母亲,其他事交给我。”家和万事兴,袁小萍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母亲今年就84岁了,回想这几年熬过的日子,只要看到她还在我身边,再辛苦也值得,更何况照顾母亲本来就是我们子女应尽的义务。”母亲瘫痪在床4年,袁小萍就照顾了4年,其中的复杂清苦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病痛与不安细心开导

袁小萍一边为母亲按摩一边谈心(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去年夏天,袁小萍的母亲得了感冒,因为老人行动不便没有送往医院治疗,而是冲泡了家里的感冒药、消炎药给母亲喝,却没想到病情愈发严重。无奈之下袁小萍只能请医生到家里为母亲输液。“没想到一个小感冒会让母亲孱弱的身体愈加虚弱。”袁小萍对此非常内疚和难过,暗下决心要更加细致地照顾母亲。

  又一次,母亲腹股感染流脓,把袁小萍急坏了。不仅东奔西走请医生,还每天亲自换药一步不离地守在身边,可病情不见好转。袁小萍多次向医生请教,并且认真学习伤口感染处理,坚持了一个多月,母亲的身体才得到好转。

  “只要我们尽力而为了,就可以问心无愧。”袁小萍依赖地望了一眼母亲转而说道,母亲觉得她的病情牵累了袁小萍,对此深感焦急、内疚与不安。经过袁小萍不断地开导,母亲开朗乐观了不少,现在能吃,能睡,能说,也能笑了!

  照顾父与母美名自扬

袁小萍耐心细致地照顾父亲起居(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她照顾瘫痪的母亲细心得很呐!”“袁小萍确实勤快又能干,老人重病这么多年,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真不容易!” 袁小萍对母亲常年如一日地照顾,整个桐子坡的邻居们都知道。佩服她的毅力,夸赞她的美德!

  袁小萍的孝顺,不仅是对她照顾母亲,还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记忆力下降,容易遗忘,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脾气暴躁,语言功能也受到影响,需要家人的持续照顾。

  “听医生说多散步多运动对老年痴呆有一定的缓解,我就想陪父亲走一走。”凌晨5点半,大家还沉浸在睡梦之时,袁小萍便起了床,为父亲做好了早餐,随后扶着他在楼下走几圈,并陪父亲说说话。

  “这么多年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心中也有说不出的滋味,幸好有家人们陪我一起撑过来。”袁小萍说,照顾父母天经地义,丈夫和妹妹都会一起帮我的忙,只要父母还在,袁小萍就会一直照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