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吉水县八都镇胡丽华爱心事记

  央广网吉水2月5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郭建华)鸭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家禽。这种极为平常的家禽,经精彩演绎,成为一个脱贫致富产业,一个播洒大爱平台,一个传递家风支点。演绎精彩之人便是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胡丽华。

  现年80岁的胡丽华于40年前在搏击“鸭”市场,用智慧与爱心点燃一方贫困群众奔小康的荣光和梦想,走出一条由贫困走上富裕、由一家富带动千家富之路,成为吉水县八都镇板鸭行业开山祖,共带动2870养鸭户户均增收5万元。曾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劳模等荣誉,2020年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致富产业:带动乡亲脱贫

  1941年出生的胡丽华,饱尝旧社会苦涩,特别珍惜新生活甘甜。1969年,她凭借智慧毅力和祖传孵鸭技术,当上八都镇孵鸭厂的孵鸭师傅,以过硬技术和良好口碑,改变家庭贫困面貌。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出身贫困的胡丽华时刻关心贫困户生活。当看到许多村民脱贫没门路,养鸭缺本钱时,决定把鸭厂经营重点放到带动、帮助、扶助贫困农民养鸭致富上来。乘着改革开放东风,胡丽华于1984年将孵鸭厂承包经营,成立八都板鸭厂,1998年转型为集孵鸭、养鸭、饲料销售、毛鸭收购、板鸭生产为一体的八都板鸭公司。公司对养鸭户实行“五包两赊销”:包鸭苗供应、包防疫、包治鸭病、包鸭饲料供应、包成鸭推销,贫困养鸡户可赊鸭苗、饲料,并提供免费技术和送鸭苗上门、上门收购鸭子等服务。

  双村镇曲岭村刘平根告诉记者,因为家里贫穷,听说胡丽华孵鸭厂可以赊鸭苗和饲料,从此与养鸭结下不解之缘。在胡丽华帮助下,从当初一年养几百只发展到现在一年养20多万只,年收入逾30万元,不仅甩掉贫穷帽子,而且成为“鸭头”,带领100多户养鸭致富。胡丽华扶助方式,带动了包括吉水、永丰、峡江、新干等县35个乡镇400余户致富,鸭产业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致富产业。

  播洒大爱:热心公益事业

  胡丽华不仅在事业上硕果累累,在产业扶贫上成绩卓著,她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每年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发放慰问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捐资助学、帮助留守儿童等各项活动,将爱心与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

  在创造财富时,积极回报社会。这是胡丽华创业理念与为人原则。1996年,胡丽华积极响应全县“向春蕾献爱心”倡议,慷慨解囊,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救助3名失学女童,让她们重返校园。据八都小学校长陈拾根介绍,一路发展的八都板鸭公司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教育发展,每年教师节,公司都会派人来到八都镇中、小学校看望教师,送上企业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公司还主动关注境内的留守儿童,给贫困学生、留守学生捐钱和学习用品。每逢节假日,还安排人员上门上户走访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生活费和品牌板鸭。

  不仅如此,热心公益的八都板鸭公司为八都小学、吉水大桥建设等大力捐助,每年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每年为八都镇蓝球赛、采茶剧团、爱心志愿者协会等开展公益活动进行赞助,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投身公益活动,积极反哺社会,是母亲胡丽华流传下来的传统,历来都是这样做。”八都板鸭公司现任董事长谢冬根如是说。

  家风传递:奉献企业爱心

  富有爱心、事业有成的胡丽华当选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年间,她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为养鸭户争取政策福利,先后提出建议和议案达100多条。

  胡丽华注重对小孩培养,她总告诉家人,做人要忠厚老实,做事要勤勤恳恳,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要求,发奋图强,贡献社会。在言传身教良好家风熏陶下,她的小孩养成勤劳俭朴、独立自主习惯,上世纪80年代出了三个大学生,现在每个孩子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为社会作贡献。她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感染着养鸭徒弟,其中徒弟谢冬根还成为她女婿。10年前,年事已高的胡丽华退出养鸭市场,谢冬根传承衣钵,于2009年重组八都板鸭公司并出任董事长,接力发展鸭事业,持续做大做强企业,做好社会公益事业,奉献企业爱心。2020年疫情严控期,该公司用高于市场1元价格收购8万余只滞销鸭,给养殖户挽回200多万元损失;将筹集到的抗疫物质及时送到一线人员手中。

  企业创新推行产、供、加、销一体产业链,对贫困养鸭户实行“零投资、零风险、零亏损”经营模式,让水田乡桑园村养殖户周三根等从中受益。去年周三根没掏一分钱养鸭,净收入24万元。目前吸收100多户贫困养殖、10多个残疾人就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胡丽华立足“鸭”事业,共走致富路,取得公司发展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喜人态势。八都牌板鸭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公司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富民强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路上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