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芦溪10月28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朱宁 刘梁燕)“以前住在河边上的瓦房里,种的田经常被水淹。”回忆起曾经的日子,享受易地搬迁分散安置仁里村贫困户曾宪明不禁感叹,说起以前的生活连连摆手。随后他话锋一转,“现在住进安全的楼房,镇里还给我量身定制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

  萍乡市芦溪镇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搬迁9户36人,全新规划居家住所,环境更好了,交通更方便了,就业的机会更多了。如今,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已经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踏出一条坚实的足迹,正向着希望“迁徙”。

  精准施策:“搬”出脱贫新路径

  2018年,林浩琪一家搬到了林家坊村集中安置点。一家四口人住进了75平方米的房子。搬出后,林浩琪通过土地流转租种了100余亩水稻和紫红米,并这两年先后通过小额信贷共贷款9万元购买了农用机、土地流转等,镇里还给他安排了护河员的公益性岗位,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林浩琪对如今日子很是满意:“易地搬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窗,搬出烂房子,日子才更有盼头呐!”

  为了安置困难群众,“十三五”期间,芦溪镇9户36名贫困人口搬出了“穷窝”,开始了新生活。

  搬迁后,一些手脚勤快的困难群众也找到了更大的就业空间。搬迁户林洪有,没有了后顾之忧,两夫妻安心地在外打工。两年多的时间,不仅把家里的欠债全部还清,手上也攒了不少存款。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对于林洪有一家来说,过去的日子翻篇了,迎来的是稳稳的幸福。

  完善配套:“搬”出安居新面貌

  对于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如何让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成了摆在芦溪镇必须直面的问题。为此,该镇把重心逐步转向完善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水平上来,千方百计提高搬迁贫困户获得感与归属感,让搬迁贫困户早融入、真融入。

  林家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69.6万元,共建设安置住房1栋4套,安置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户12人。集中安置点内活动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时不时传出一声声欢快愉悦的笑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尽情享受着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之前生活不太方便,家里人有个头痛脑热,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看病。这里什么都有,空气、环境都好,我在这里住得特别安心、特别舒心。”82岁的搬迁户朱庆肇说,现在离村卫生室特别近,几步脚就能走到。

  后续帮扶:“搬”出致富新门路

  群众搬迁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贫困户搬迁之后,芦溪镇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重心立即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帮扶和社区管理”转变,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为搬迁贫困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让他们真正融入新的生活圈。

  对于易地搬迁贫困户,芦溪镇全部落实了后续帮扶政策,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扶贫,发展产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资产收益分红,以入股分红等形式帮助每户增收1100 元/年/人、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组合拳,持续助推贫困户脱贫,让搬迁贫困户“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

  与此同时,芦溪镇充分结合本地生态优势,发挥蔬菜产业短、平、快的扶贫效益,利用后续帮扶资金15.4万元,搭建了“微田园、微菜园”。“村里有了产业扶贫项目,在基地干活,既可照顾家里,还学到更多的蔬菜种植技术,真不错。”贫困户林亮恒是种植基地的“长工”,他算了一笔账,从今年4月份到基地干活,几个月下来就有近5000元工资收入。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搬迁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真的是“搬”走了苦日子,“迁”来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