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余江10月14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陈建红)金秋时节,在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沙溪村,山风拂过田野,吹来一阵凉意。10月12日这天,上空蓝莹莹的,几朵云飘着,好像蓝色纱巾上绣着的白花。邵小兰无心欣赏头顶的景致,扒拉了几口早饭,就匆忙上班去了。

  邵小兰家在沙溪村渐湖口村小组,工作点就在村里的海清电子扶贫车间,十多分钟就可以走到,但她还是把步子迈得生风。快到车间了,这位19岁的农村姑娘再次加快轻盈的步伐,胳膊甩起老高,她的心啊,已经到了车间里。

  车间里已经开始又一天的工作,600平方米的厂房里,五六台生产线整齐排列,40多名工友坐在台前有序操作,几台机器出的“哒哒”声交织作响。操作台上堆满了制作好的线缆,这批即将发出的产品都是她和工友一起完成的。

扶贫车间内,五六台生产线整齐排列,40多名工友坐在台前有序操作(央广网发 通讯员提供)

  邵小兰在工作台前穿线、拧紧,理顺,几道工序下来,她熟练完成,嘴角的一丝笑容还没散去。

  “什么好事让你这么高兴?”车间负责人吴春红走了过来。

  “你给我发工资,我能不高兴?”邵小兰说着,笑出了声。

  吴春红也跟着笑了,眼里有欣慰,有祝福,他心里更是泛起一圈圈涟漪:“小兰这姑娘,终于有了青年人该有的开朗,真好。”过往的那些片段,在吴春红脑海中浮现……

  今年34岁的吴春红是平定乡沙溪村人。2017年10月,在沿海发展多年的他响应区委、区政府返乡创业号召,怀揣着带动乡亲共同富裕的理想回到家乡,立志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中。

  “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送技术,帮助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的斗志。”吴春红明确了这样的理念。在政府支持下,他注资100万元,创立余江海清电子扶贫车间,从事数据线、网线、高清电视线的加工、销售,产品远销海外,正在实现保障贫困户利益、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三赢的可喜局面。

  今年6月,吴春红偶然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邵小兰的情况,他的心揪紧了。

  邵小兰原本是一名快乐的女孩,但是三年前,她的快乐戛然而止:视她如掌上明珠的父亲不幸病逝,紧跟着母亲走失杳无音讯。亲人的离去让小兰痛不欲生,年少的她只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不幸接着来临,疼爱她的爷爷也辞世了,仅剩下体弱多病的奶奶陪着她。一连串变故以及贫困的家境夺去了小兰的快乐,她越来越沉默。

  后来,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梳洗,不出门,不与任何旁人说话。乡、村干部曾多次上门看望,但小兰关闭了心门,对其一慨不理。

  这是一朵还未开放的花蕾啊,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吴春红久久无言。随即他几次上门,但小兰躺在床上头发蓬乱,眼神无光,对他不理不睬,室内很是凌乱。知道小兰与她姑父还可以偶尔说上几句话后,吴春红又约上小兰的姑父,多次上门开导小兰放下忧伤,鼓励她勇敢走出家门,去工作,去学习,走进新生活。

  吴春红耐心的劝慰,终于拂去了一些小兰心头的阴霾。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小兰意识到,她遇到的这些忧伤,不管开心还是痛苦,都是人生的经历,是生命的一部分。比如她失去亲人的悲伤,折磨她,却也能鞭策她;关上她的一扇门,却也会打开另一扇……她没必要为此反复沉陷。

  她愿意随他走进车间,尝试工作。开始几天,她因为心里有抵触以及手法生疏,日工资不到20元,吴春红就手把手教她。现在三个月过去,小兰早已熟练掌握了工序,双手灵巧翻飞,与多名工友一样,一月有了3千多元工资。

  劳动创造的价值让小兰变了,与三月前那名沉默、自闭的女孩判若两人,从内心焕发的青春、阳光、自信终于回到了小兰身上。现在她上班时做事勤快、活泼开朗;下班后,她回去看看书,陪奶奶做做家务,久违的笑容,泛在奶奶饱经风霜的脸庞。

  当初,她因为哀伤,将萌动的青春手动窒息。在扶贫车间几月来的经历,让她不断质疑,她前三年是否错过很多……她那些高高挂起的哀伤,终于轻轻放下。杯中月的月还挂在天上,镜中花的花已经开在花圃里。

  傍晚时分,邵小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大片稻浪翻滚的田野与屋舍俨然的村庄是她下班路上必经之处,路过这里时,小兰常常放慢脚步,看看蓝天下村道两边秀美的风景。她说,那一刻,特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