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扬州6月24日消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老党员们坚定地举起右手,再次重温誓词。从第一次面对党旗宣誓,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容颜变老,唯有初心不变。

  近日,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20名老党员代表戴上熠熠生辉的纪念章,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记者现场采访了3位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零下9℃下水排难 他在朝鲜荣立二等功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对我而言,不仅是肯定,更是激励。”戴上纪念章,拥有66年党龄的老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唐存福深情地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8岁入伍的唐存福,最难忘的是在朝鲜的那段岁月。

  “战后的朝鲜目之所及满是废墟,条件十分艰苦。”唐存福回忆,当时他积极响应“帮助朝鲜搞建设”的号召,毅然留在朝鲜,协助朝鲜人民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

  “我所在的部队在朝鲜修建的水库,解决了30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唐存福说,当年,他和战友们冒着严寒,从天亮一直劳动到天黑,冬天的泥土像石头一样坚硬,要先用铁镐敲成小块再抬走,他和很多战友的双手都磨出了血泡。

  “一天,水库建设中遇到一个难题,需要人下水去排除。”唐存福说,部队首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和一位战友。“当天的温度为零下9℃,下水前,我们喝了一碗高粱酒‘御寒’。”唐存福回忆说,跳入水中后,水面淹没了他大半个身躯。经过20分钟的配合,他和战友完成了这项任务。上岸时,他们身体已经完全冻僵。因为任务完成出色,唐存福获得了二等功。

  唐存福坦言,无论是在部队,还是退伍后,他始终坚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任何时候都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驾驶兵退伍的他 成了泰安第一位运输车驾驶员

  80岁的戴立所,已有55年的党龄。抚摸着胸前的纪念章,戴老坦言:“我做了一辈子驾驶员,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努力做到在平凡岗位上作出大贡献。”

  “我在部队干了9年驾驶员。”戴立所回忆说,1968年退伍后,他回到老家泰安镇。当时村里只有一台拖拉机,要负责几个生产组的耕种任务。掌握驾驶技术的他,成了村里唯一的拖拉机手。一到农忙时,他便起早贪黑,开着拖拉机在农田里忙活。

  “1980年,泰安镇有了第一辆小型运输车。经过村里的推荐,我幸运地成了这辆车的驾驶员。”戴立所说,这辆车不仅承担着政府专车的职能,而且还要负责乡镇企业的运输工作,自己基本上24小时待命,随时随地准备发车。

  共产党员的担当加上出色的工作,为戴立所赢得了荣誉。《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曾经报道过他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戴立所的老伴高桂红也是一名老党员。生活中,夫妻二人经常关心困难弱势群体,传承勤俭节约、热心助人的优良家风,发挥了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无私奉献 她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多文化知识

  “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党员,要努力提升自己,教孩子更多的文化知识。”74岁的陈玉珍回忆起入党时自己的诺言,激动地说,“我没有辜负党的信任。”

  1965年的一天,陈玉珍正在田里干活,得知自己入党了,一口气跑到赤岸小学,从校长手中接过党员证,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衣服口袋。

  “村里办这所耕读学校,是为了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问题。我因为读过小学,能识字、会算数,就成为了一名‘耕读教师’,上午到田间干农活,下午进教室教学生。”陈玉珍说,“那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这个目标,我每天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想着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有资格入党。”

  1971年,陈玉珍嫁到泰安镇凤凰村,成为了一所民办小学的正式教师。“我只有小学文化,不能耽误孩子。”陈玉珍说,她一下课就“缠”着别的老师请教教课方法,晚上吃完饭就把自己关进房间看书学习。

  56岁,到了退休的年纪,陈玉珍眼看学校人手不够,毅然决定再教几年。

  陈玉珍告诉记者,虽然退休十几年了,但自己时刻谨记党员身份,看到有人需要帮忙就会上前搭把手。(宝岭 彬彬 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