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专题 > 青岛世界生态城市大会 > 嘉宾观点

瑞典马尔默市市长瑞派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

2014-10-17 18:48: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何龙 摄

  马尔默的HSB旋转中心(TurningTorso)是一座螺旋状的摩天大楼,该大厦由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设计,高189米,共有9个区层,每区层有5层,有152个单元,每区层都旋转少许,使整栋大厦共旋转90度。这座极具特色的建筑已成为马尔默的标志。

  城市资料

  马尔默市(Malmo)是瑞典第三大城市,踞守波罗的海海口厄勒海峡东岸,海峡对面便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两城之间有火车轮渡相通。据记载,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就有了马尔默市。马尔默地理条件优越,空运、火车、汽车和海运发达,世界上最大造船厂之一考库姆造船厂是马尔默的支柱企业,新建的深水“瑞典港”在物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尔默市通过西港区城区改造等项目,大范围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采取垃圾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成功实现了从工业重镇向环保生态城市的转型。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甘霖

  见习记者 闻化

  这是一座位于瑞典最南部、踞守波罗的海海口的北欧小城,海峡对面便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是一座对“绿色”和“环保”情有独钟、从工业重镇蝶变而来的生态城市。

  马尔默,瑞典的第三大城市,今年3月与深圳签署了两市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正式成为深圳的友好交流城市,开启了深圳走向世界的新的交流之门。不久前,本报记者在深圳对马尔默市长伊尔马·瑞派鲁进行了专访。在他看来,深圳的“绿色”最迷人、最令人惊叹;在他看来,深圳的低碳发展之路,也正是深圳和马尔默能够牵手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谈环保:“千万不要让城市里到处都是汽车”

  深圳特区报:作为一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钢铁和烟囱曾经是马尔默的主色调,装吊机和大型机械在马尔默处处可见。但是,如今马尔默是世界闻名的生态城市。从重工业城市到生态城市,马尔默是如何完成这一“华丽转身”的呢?

  瑞派鲁:传统上,马尔默的经济基于造船业和建筑相关行业,世界上最大造船厂之一考库姆造船厂是马尔默支柱企业,许多家庭好几代人都在船厂工作。但是随着制造业重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马尔默的经济渐渐衰退,工厂相继关闭,废弃的码头杂草丛生。

  1994年底,正是在马尔默迫切需要转型的情况下,我成为这座城市的市长。为了推动马尔默向前发展,我面临抉择:发展旅游,振兴工业?还是开发新产业?1994年3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这让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要把马尔默建成一座生态环保城市。

  向工业化时代告别,压力是巨大的,挑战有很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尔默市西港区翻新项目。马尔默的西港区本由工业废渣填海而成,土壤中存在重度工业污染。为净化土壤,我们组织了专门的团队首先对1万吨土壤进行处理,同时市政府与开发商定下质量契约,要求每座建筑物必须贯彻节能环保要求,同时亲近自然。

  改造处理过程中,我们曾面临很多质疑和指责,但是,当建成后的新城区亮相后,很多人开始明白,这是马尔默将长期受益的成功投资——在新城区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来自海上发电厂产生的风能,供暖则主要靠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泵;95.8%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或转化成生物燃气,只有4.2%的垃圾需要填埋处理。

  西港区城区的成功改造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引发了城市重建的热潮,清洁能源、高新科技、传媒、服务等企业纷纷加入这一热潮中,加速了马尔默的脱胎换骨。也就是这样,我们逐渐完成了转型和升级。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整座城市可以实现100%零排放,全城能够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深圳特区报:工业发展和环保是不是对立的呢?您如何看待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瑞派鲁:发展工业和环保并不是冲突和对立的关系,现在来看,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建设污染小、排放少的工业区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工业通常需要大量的淡水,通过我们最新的技术,可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从而可大量减少淡水的使用。在能源方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比如说重工业、钢铁制造业,他们是电力的耗能大户,通过循环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大量减少能源消耗,今天瑞典还有很多工业区,但是他们使用的能源已经大大不同了。

  当然,有一点我想强调。不管是马尔默还是深圳,都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我们希望深圳千万不要把最好的土地用来发展工业。

  深圳特区报:听说您每天会自己骑自行车上班?

  瑞派鲁:是的,我家里离办公室只有1公里远,所以尽可能地骑车去上班。在马尔默,5公里以内出行不骑车是可耻的。

  我们一直强调“环保”,对于市民来说,身体力行的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减少私车出行、鼓励使用公交系统或自行车是马尔默的一大特色。在考虑住宅新区建设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考虑在住宅新区附近设立配套的公交设施、地铁线路。每年使用公共交通的马尔默市民都在成倍的增长。现在,马尔默市的自行车道超过425公里,城市人口中40%以上选择自行车上学或工作。

  在我看来,环保城市的规模不需要很大,但需要很好的交通系统来连接。私车的保有量越大,城市的交通系统就会面临越大的压力。一个不需要开私车而能够畅行的城市才是一座生态友好型城市。有的时候,我们会夸大自己的需求,而资源重合就是浪费。如果不处理好这一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为此,我建议深圳千万不要像世界上的很多城市一样,让城市里到处都是汽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多数的瑞典人最想要的就是一辆私家车,很多人经过奋斗实现了这一梦想,但是大量汽车的出现给城市环境带来了破坏,很多原来绿化覆盖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停车场。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状态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谈深圳:“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深圳特区报:深圳这座城市给您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瑞派鲁:我第一次来深圳是在12年前,那时候我是“瑞典城市友好协会”主席,当时我去了北京和上海,然后来到了深圳。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特别想来深圳看看,想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到底是什么样的。

  时隔12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来到深圳的时候,我几乎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曾经到过的这座城市!变化实在太大了,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12年前,放眼望去,四处都是工厂,城市里到处都是工地;12年后,这里到处都是鲜花和绿草。这让我觉得非常惊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深圳人民竟然可以让一座城市发生如此之大的巨变,太了不起了。

  深圳特区报:马尔默市民眼中的深圳是什么样的呢?在您看来深圳和马尔默这两座城市有哪些相同之处?

  瑞派鲁:和我一样,在大部分瑞典人看来,深圳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很多马尔默人都知道,深圳是中国南方一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

  马尔默和深圳之间存在诸多不同。比如说,深圳的城市历史只有30余年,人口约1500万,而马尔默的城市历史将近800年,人口却只有约30万人。尽管如此,在我看来,马尔默和深圳之间还是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马尔默和深圳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两座城市都是沿海城市和重要的边境城市。马尔默位于瑞典南部,踞守波罗的海海口,位于厄勒海峡东岸,海峡对面便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深圳毗邻香港,同样拥有美丽的海岸线。深圳和马尔默一样,担当着与外界沟通联系的重任,我们都在通过修建跨海大桥等方式,努力消除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边界”,从而推动整个地区共同发展以及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谈转型:注重培育“绿色技术”和“绿色企业”

  深圳特区报:和马尔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类似的是,深圳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对于深圳的转型升级,您有什么建议吗?

  瑞派鲁:我认为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有更长远的打算。我们的政府应该试着去想想,未来20年、3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城市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城市的居民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城市?而城市的市民应该和政府部门一起,探讨和制定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了目标,大家就可以一起行动起来,朝着这个目标建设城市,我想这是推动城市进步发展的成功模式。

  关于具体建议,我首先想说的是,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成功转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创造很多财富,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人才的保障,我们不可能要求刚失业而又无专业技能的工人可以马上抱着计算机来从事新的工作。

  1998年,马尔默建成了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马尔默大学。学校特别开设了跟“绿色技术”有关的课程,如城市环境学等。如今,当初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每年大约有七八千名高素质的学生带着对于清洁能源技术、清洁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专业背景走入社会,服务城市发展。

  此外,在转型升级以及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略城市周边的郊区。这些地区给城市提供发展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资源等。如果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最终将制约城市的发展。

  再次,要推动“绿色企业”的创业、发展,在为城市生产能源的同时,我们要考虑这些生产出来的能源能否在以后循环反复使用。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马尔默和深圳都需要共同面对。

  最后,我觉得深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涌入。马尔默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教训,曾经因此面临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压力和挑战。

  深圳特区报:GDP是评价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会面临GDP增速降低的困惑。您是如何看待GDP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瑞派鲁:的确,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GDP和环境的优化并不对应。GDP不能表示市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多少福利,也不能够表示我们从自然界获取了多少资源。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正打算用市民生活水准的相关指数指标而不是GDP来衡量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进步。全球还有很多人生活在没有电和干净水源的环境中,设置此类指标,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启示与思考】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环保产业成为“好生意”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我与北欧城市马尔默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需从两年前上海世博会说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上海世博园C片区,远远地看见一个用银色幕墙装饰、流露出浓浓的后工业时代时尚气息的展馆,这便是以“创意之光”为主题的瑞典馆,处处体现创造力可以服务于人和环境。

  38年前,人类环保之船从这里起航,在瑞典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立体展板,细细欣赏了一幅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景画后,蓦然转身,记者发现,从另一侧看过去,这幅风景画竟然变成了一个垃圾场的画面。这幅“左看右看”不一样的画,采用对比手法,呈现的就是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左看是该市的一座垃圾场,右看是垃圾场经过改造,变成了自然公园了。

  美国作家威廉·巴勒斯在1959年出版的自传性小说《The NakedLunch》中这样描绘这座瑞典第三大城市:“非常无趣,绝望的灰色,早上没有提供酒精的地方,并且在市中心有一个公墓。”眼前的景象让巴勒斯断然决定搭乘第一班船离开马尔默返回哥本哈根。

  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前,马尔默都是个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然而随着工业生产逐渐从欧洲向亚洲迁移,马尔默的工业基础几乎被完全废弃,城市中轴的港口杂草丛生,马尔默从“最好的时代”跌落为“最坏的时代”,成为瑞典失业率最高的城市。

  “马尔默的未来在哪里?”1994年,在“最坏时代”当上市长的瑞派鲁花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大胆地作出决定:将一个工业城市打造为环保之城。

  瑞典馆总代表安莉女士告诉记者,马尔默在瑞典首先实现了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愿景,从一个工业城市到知识和生态城市的转型由此开始。这种转型是建立在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废物回收、城市规划、水源供应等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仅仅10年,马尔默已经转型成为一个高度迷人且受欢迎的地区。

  马尔默“零排放”的“明日之城”生态城模式对深圳的意义何在?记者认为,在马尔默,环保被很多人当成事业在做,不少当地企业家都认为环保治理是一门很好的生意,环境治理的投入是很好的投资,而不只是增加成本。是什么吸引企业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一是政府的政策引导,二是企业的愿望和积极性,三是个人要努力去参与,多方合力才能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据瑞典的《世界废弃物观察》杂志介绍,在瑞典,地方政府其实是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买家,而这样的好客户更能激发企业开发更好的产品。地方政府对大部分的废弃物、供水、污水、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负责,在不同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上统筹考虑,统一规划。瑞典政府和企业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良好的合作是研发具有竞争力技术的基石。

  谈移民: 移民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

  深圳特区报:据我们了解,深圳和马尔默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是多样化的移民城市。在您看来,移民对城市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瑞派鲁:移民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给城市带来多样性,带来活力,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有创造力。在马尔默,几乎所有的人口都有外国背景,我们的城市拥有100多种不同的语言,有174个不同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移民问题同样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挑战,城市的管理者对此也需要特别注意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谈文化产业: 为年轻人创业提供帮助

  深圳特区报:马尔默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深圳也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马尔默可以给深圳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瑞派鲁:是的,马尔默的游戏和电影产业发展很好,游戏业的产值甚至远远大于工业的产值,很多世界上大的游戏公司在马尔默都设有研发基地。这是因为我们在开设高等教育的时候,就把媒体、交流、文化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就吸引全世界的年轻人来马尔默学习工作。

  我们把年轻人在马尔默创业的这段时期,称作“产业孵化期”。在这一时期,我们为富有激情而又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提供非常便宜的场地和房屋,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很多年轻人因此而获益,他们的事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这些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记者手记】

  清洁能源领域前景广阔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甘霖

  今年3月底,瑞派鲁先生访问深圳,短短几天时间里,他专程去了一趟比亚迪看新能源汽车。在这位对“生态”和“环保”情有独钟的市长眼中,绿色是“最迷人”的色彩,而清洁能源则是马尔默和深圳之间“最迷人”的合作项目。

  采访的过程中,瑞派鲁反复提及,深圳已经具备很好的“绿色产业”基础。他看到,深圳有地铁、纯电动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绿色节能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同时,深圳市政府还在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并在这一方面作出表率。他了解到,在深圳,聚集了很多与环保相关的高科技企业。“这是这座城市管理者的睿智之处,深圳的未来也会因此而越来越迷人。”瑞派鲁说。

  瑞派鲁认为,马尔默和深圳可以进行的合作领域很多。首先,在推动城市交通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方面可以进行合作。在瑞派鲁看来,交通是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深圳在新能源汽车的试验、使用和推广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实践经验和基础,值得马尔默学习和借鉴。

  其次,在城市能源的循环使用方面,马尔默和深圳也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合作。据介绍,在瑞典,平均每个居民每年产生的垃圾有500吨,约98%的垃圾实现了回收利用,只有少部分居民生活垃圾实在没办法处理,才会被填埋和焚烧。马尔默使用的公共汽车中,有差不多一半是以沼气作为能源的。

  “城市的环境保护最终还是要依靠城市的居民,我非常高兴地看到,马尔默和深圳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环保意识都越来越强!”采访中,瑞派鲁微笑着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他说,在环保方面,马尔默在欧洲是非常领先的;同样,深圳也是领先的城市。环保理念和成绩同样出色的马尔默和深圳,一定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城市进步和发展。

  市长档案

  伊尔马·瑞派鲁于1994年开始担任马尔默市市长,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市转型。2009年,马尔默被评为瑞典最佳增长城市,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奖。瑞派鲁本人亦获得联合国环保大奖。

编辑:贾国强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