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专题 > 大国大时代2014 >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6月谈 > 最新报道

《大国大时代——六月谈》全场文字实录

2014-06-27 21:5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27日消息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六月谈今日举行,本月主题是: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困局?以下是全场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经济之声节目主持人杨曦。欢迎来到《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现场。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出席报告会的领导与嘉宾。他们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先生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纳绍平先生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高级专家张瑞东先生

  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先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施先亮先生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世峰先生

  北京交通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白雁女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先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副总监陈青平先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副总监方军先生

  欢迎各位!

  5月底,经济之声《天下财经》节目持续数天报道了河南南阳宛城、新野等地土豆滞销事件,报道迅速发酵,引起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爱心土豆销售活动,京东商城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销售通道。经济之声凭媒体之力,为这一次“卖难”解了燃眉之急。

  可是,翻翻新闻日历,农产品“卖难”年年上演,几乎成了悬在我国9亿农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风险随时可能逼近。这样一次特殊的报道,让我们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因此,我们将《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六月谈》的主题定格在此:《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困局?》,我们希望媒体的力量不停留在“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我们要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为这一现象开出有用的药方。

  这是《大国大时代》第二次面向公众开放报名。所以今天来到现场的,除了我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和媒体朋友外,还有通过经济之声微信、微博报名参会的朋友,我知道有一部分人还是从北京之外远道而来的。谢谢你们!相信嘉宾的报告会让大家有所收获,也请大家在圆桌论坛的互动环节,抓住机会,积极提问,不虚此行。

  本场报告会的精彩剪辑和后续节目,请收听经济之声,北京地区调频FM96.6。您也可以登陆央广网,进入经济之声《大国大时代》专题页面,点击收听。

  同时,《大国大时代》相关内容会在新浪财经、和讯网上发布,完整视频将登陆爱奇艺财经。欢迎关注经济之声新浪微博,网页和客户端直接发送话题 #大国大时代#参与互动。您也可以扫描您手上流程单背面的微信二维码,关注经济之声,在互动环节向嘉宾提问。

  报告会现场有《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书籍在售,这本书集结了2013年《大国大时代》的全部实录,包含厉以宁、龙永图等20余位嘉宾的精彩演讲,感兴趣的朋友,报告会结束后可以到签到处咨询、购买。

  感谢凉茶领导者加多宝,对本次活动的特别支持!

  下面,“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六月谈正式开始!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强,农业一定要强,中国要美,农村一定要美,中国要富,农民一定要富,要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职业,要让农民成为一种有体面的职业。风往哪儿吹?顶层设计怎么看?首先,我们请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先生做主题演讲,题目是《建设与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徐小青:今天能够参加由经济之声举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这样一个会,我感到十分荣幸,在这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我想我们大家来共同关注农产品市场的问题,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我想这个事情这个主题本身就是个难题,这是因为农产品流通问题实际上它是事关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在农业的链条里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谈卖难问题之前,我想跟各位朋友先谈一下我们农产品背景,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在增加,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国家。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国家每一年粮食6.61亿吨,这个数占全球总产值的22%,我们的人口只占了全球19%,但是我们生产力22%,而且我们每一年还要生产8500万吨肉,我就不细讲了,分什么猪肉、羊肉、牛肉,那么禽肉还要生产1790多万吨,禽蛋是2800多万斤,牛奶3500万吨,除此之外我们的水产品,养殖的也好,捕捞的也好,加在一起6000多万吨。

  我们还要生产6.7亿吨的蔬菜,6.7亿吨的蔬菜占全国蔬菜总量大概48%,就是说全球将近一半的蔬菜都是我们中国生产的。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么大的一个体量,要把这些产品高效的、安全的送到每一个消费者餐桌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农产品的流通它为什么大于其他产品的流通?相对农产品来讲,我们国家这个人口、这个体量,再加上这么多的产品,农产品的流通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农业当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一般谈起来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大体上是由于我们国家流通体制的不同造成的。就是粮食我们是单品流通,粮食之外是一个其他的农产品,我们有过这样一个分类。

  我想就今天这个机会,在谈流通的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谈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就是说我们现在面临着卖难的问题,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具体都是什么原因呢?什么问题呢?我们面临的什么问题,我们大家讲卖难、卖难,情况也不一样,发生的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农产品卖给谁,就是说我们常说的这个最初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这个产品生产出来了,我不知道卖给谁,这种情况,这种问题大体上应该可以归结到我们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总的这个流程,也就是通常说我们最注意的一类问题。

  还有一类问题就是刚才片子当中说的,而且我们经过碰到听到,就是虽然我这个东西卖出去了,但是由于流通成本高,流通环节多。生产者农民在整个链条中他赚不到什么钱,可能大家都有这种心理,产地的价格在很多环节流通以后,这个价格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民由于处在生产链的最低端,他很难分享,农民在链条的最低端,他很难去分享这个增值,这是一个我们讲关注到农民收入的问题。

  再有一类就是由于我们分析判断不佳,造成了这个有的产品短缺,有的产品过剩,有的是周期性。我们也都有很多经验,你在比如说我的猪周期,几年一个周期,就是这类。实际上你比如说大蒜,当大蒜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来赚钱,一旦大蒜行情好了以后,一旦行情发生变化以后,大家都去主动退出,就是这种波动,这种震荡,这种错位。这个就属于我们市场对信息的判断,对信息的分析,当然背后还应该有国家的政策,比如说克服这种周期性震荡的措施,特别是对生猪,对蔬菜这些跟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比如说我们的支持政策、补贴政策或者说一些补贴,像这类的问题我们还做的不足、不够。

  所以这些都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所有的问题都放在一起,我们叫做:农产品在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造成,当然还有其他问题。现在由于农产品当中其他部门流失的问题,包括我们从地头到餐桌,这么长链条,所有问题管理和控制,包括流程、加工的整个过程,包括我们现在讲的整个环节等等。所以我们要想解决卖难,恐怕就要分析我们这些卖难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有它的复杂性,刚才我们还跟王台长在谈,我们说有一方的领导推销本地的产品,美国总统他也跑到中国来推销他们的大豆,他们农业的领导人也经常跑到中国来推销他们的猪肉、肉类,问题本身就具有。那么再加上我们其他的一些因素,所以在这个不同程度上造成的原因。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想谈一下就是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体系建设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的问题,是需要我们构建一个体系来解决。我们就说政府这些年在市场建设流通体系方面都做了哪些呢?首先我想政府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涉及到农产品流通的这些部委,商业部、农业部、发改委、政府,也包括运输方面,包括各种专业的协会,包括大家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从市场这个角度讲,有很多我们的专家都在这,大致上我们农业部的统计全国批发市场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它占的场地大概要占到60%以上,它带动了农户产地的批发市场带动整个规模要近40%,那么成亿元就是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大概有将近1200多家,现在摊位56万,这是农业部门的一个数据,交易额大概是每年1万3千亿这样一个市场。那么这里面亿元以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结构大体上说粮食的批发市场占10%,肉禽蛋占10%,水产品占14%,蔬菜占28%,干鲜果品占13%,还有10%是二三产业,是综合性的。

  零售业就是在规模以上的连锁企业。商业部的统计,连锁企业大约是2300多家。其中农产品有900多家,门店超过7万,农超对接的超过800万,当然这个数字是在变的,每一年在增长。而且按照交通部的统计,到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叫做五纵两横的农产品运输网络,特别是蔬菜这种产品的,肉禽蛋的,具体的我就不再说了。五纵两横的全国运输网络是一个体系。再有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作为我们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当中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实际上作为生产者来讲也没什么问题,而且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当中,保障食品安全环节很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还有各种食品标准的执行。这个应该说也做了不少工作,不少努力,我们这个标准的不同分类,关系到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的大概也有190家,当然这里面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我们现在标准的结构、技术要求、标准的规定,有的时候重复有的时候不足,标准也不一致。我算了一下,我看到仅仅是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这些涉及的部委将近11个,制定的标准大概做起来190多项,当然做起来有的时候是重复的,这些环节当中产品的规格、收储、加工、运输、冷链、配送整个这个环节它都有。我记得我自己碰到的一个,有一次日本的做蔬菜的农户他从北京来,他从包里拎出三盒西红柿,不同的标,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产品,他说你们哪个是最权威的,就是说哪个是真的吧,哪个是算数的,我说这都算数,只能这么跟他说,这是不同的部门。但是在施行当中,在实际运行当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最近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讲话非常强调食品安全,实际上农产品流通当中,现在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他讲的很明确,一个是产出来的,一个是管出来的,管就是我们标准的制定、执行等等,这是我想谈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如果我们想解决农产品卖难,这个我建议通过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使农产品能够高效安全流通的措施来解决。我想大体上应该是几个方面的措施。要把它建设好,要从国家的角度要确立市场体系建设的规划,这个东西现在的规划很多。你比如说今年二月底,国务院颁的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指导意见,它提出了一个建设目标,我觉得提的非常符合现在的实际。它提出,5到10年的时间,从现在到2020年,健全统一的大市场机制,优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当然这些都是一些设想,规范农产品市场的秩序,逐步建立起以功能集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绿色便捷的农产品为基础,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产地和销地市场相匹配等这样几个目标。实际上该说的都说到了,我们的这个高效市场要说到的说到了。但是我想真正实行起来要做到的,就是要抓住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做。

  那么这里面,我想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生产者这边。我们跟中心最近合作做了一个关于物流业发展研讨会,参加他们讨论的时候,美国的这些学者和我们中国的学者观点还不太一样,对这个问题,美国来的这些专家他是把整个流通体系隔在这个物流的体系,他认为你这个物流就能涵盖,例如产地物流、分销物流、第三方。当时专家讨论以后,我们商务部农业部的一些专家的观点就是说物流只是一个部分,不能用物流来概括。但我觉得他们的这个思路,你首先如果说我们从产地物流的一个概念讲,你包括生产农户家里,现在有专业合作社,有这个龙头企业家农舍家农户这样的生产,他们这一段产地物流的手段就应该从他们做起。我们现在不管是农产品的销售的价格也好,运销的成本也好,我们产品安全质量保障这些都跟生产者有关。我们老讲说我们的生产规模太小,太分散,这都有一个难题,当然这个问题不是说大规模就都能保证解决一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我们如果在考虑市场或者说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时候,要增强农民之间的合作,合作社、企业,加合作社加农户,指导这个分散的农户和合作的家庭的农场,有什么样的标准,有什么样的技术来生产。因为我们都知道好的农产品都在生产,首先从资源环境问题入手。

  那么这些就要靠生产的,它有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那么在这个环境,在分销物流这个环节当中,像农产品的经济人,像各种各样的经济公司,各类批发零售的企业等等,他们在分销物流的环节当中就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现在大概在国家工商部注册的农产品不算很多,其中有技术资质的农产品,就是说有证的,有技术资质证书的农产品经营也就两、三家,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市场远远不够。那么再有包括农产品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这个方面的措施。为什么在谈这个?因为我们现在的问题,我们在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实际上问题也有很大。刚才提到生产者规模,经济人队伍有待提高,再有我们现货农产品仓储设施明显不足,我们现在统计,这个冷链物流的比率和蔬菜、水果冷链不到10%。2011年底是6.6%,肉类的产品不到20%,水产品不到30%,是25%左右。国家生猪价格低的时候,国家想过收购,这些问题,流通层次多、效率低、核心的问题都是非常危险的。有一些统计和调查,就是说我们农产品价格占了30%,当然我想不同的产品它会不同的成本价,所以除了在源头上克服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对于生产者对于农户、对于价格企业、对于经济整个这一块进行要求规范,并且相应的政策支持。

  再有一点就是要继续发展冷链物,降低鲜活农产品的腐损率。2010年的时候发改委做了一个物流发展规划,它里面要求把水果、肉类、水产,这个腐损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再有一定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刚才我们谈了,由于对信息的问题,由于分析对信息的问题,造成了很多问题。因为农民和过去分散的不同,他都是看周边的市场,这个东西好不好卖,今年好卖,他明年可以出,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建设,这么多年造成了不少国家层面的,区域层面的问题,批发市场都占到了。咱们这个信息量也是很大的,但是现在对于信息的要求是需要准确、及时、连续的,而且需要你这个信息能懂,会用。

  消费者研究者,包括企业、研究者、决策者,你提供的信息的数据是怎么来的?你这数据怎么用?咱们讲的信息化社会,现实当中就这些问题。现在特别是除了这个数据,怎么来的怎么用的,而且这个信息化的形式也是当中多样的。广播电视、电话传真、互联网、微信、短信这些媒体都可以传递信息。你看到美国去,美国农户的信息化是非常高的。到日本去看大概75%左右,我说你剩下的怎么办?他说用电话,现在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除了这些技术以外,可能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因为时间关系阿里巴巴的老总也在这,我想他们做了很多,再有最后一点这个市场建设当中,还要考虑这个市场监管的问题,这里面包括市场问题的监管,对市场信用体系的监管,包括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对于公平秩序方面的要求,这一些都是对于建设一个公正有序流畅的一个农产品市场来说必不可少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实际上最终是要建立一个公正、有序、高效率、安全这样的一个市场,使这个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各得其所。

  主持人:谢谢徐老师为我们做的演讲,在徐老师的演讲当中提到了农产品卖难与物流与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关系,我们想就农业谈农产品是完全不够的,要把它放到一个大的国民经济的环境下和全国物流的环境下去探讨这个问题。卖难有卖就有买,从全国角度来说,在中国管买卖的就是商务部门。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的请到商务部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纳邵平先生进行演讲。农产品卖难,主管着全中国生意的商务部,有请他为我们带来演讲。

  纳绍平: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参与这个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重大话题的探讨,探讨农产品流通的问题。因为农产品和我们每一个人,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今天谈论的是农产品卖难的这个话题,刚才大家在片子里也看到了,目前卖难存在很多,也有不同的类型在协助解决,刚才讲的是个体等等的方式,我们也简单梳理了一下这些情况,包括咱们提到京东和新发地市场,电商和市场联手的这种方式,也包括像去年底河北的供销社旗下的一些公司,直采直销的一种形式,也包括上海农户自己结成品牌产业联盟,做产业链,自己来解决的一种模式。

  今天在开场前主持人也问到,国家很多年前都在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这种信息的平台或多或少都在发挥一些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畅的问题,可能这都是一些表象,并不是说我们说了卖难这个产业,好像前景不怎么样。其实我们近几年也都关注到,包括IT届、金融届、甚至地产届,很多庞大的资本,都在进入这个新农业现代农业领域。

  农业这个领域在未来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或者可以说是一个朝阳的产业。所以我们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存在的卖难没有解决,可能涉及到,就是跟它的渠道可能需要做一些关联性的探讨。目前在中国农产品的主要渠道主要有那么两类,刚才徐老师也是把全国的批发市场的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协会,是全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就是来帮助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本身这个行业怎么样来规范管理、运作,当然这里面的一个使命之一。怎么样通过我们的流通和我们的生产环节相衔接,让我们广大的农民种出来的产品,能够卖出去,能够卖出去它应有的价值,让我们所有的居民他们日常的消费得到稳定的保障,其实这是我们所做的事情。目前这个渠道在中国来说,最主要的渠道目前仍然是批发市场,尤其在大中型城市,至少70%、8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是经过批发市场的这个渠道来分销出去的。像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在北京占70%以上,当然这是一个主渠道。当然也包括像农贸市场,我不知道在坐有没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同学朋友,我就是来自农村的,在一些县级城市或者农村这样一些集贸市场,它对当地的一些农产品的收购或者说流通发挥很充分一个作用,保障周边的消费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从整个流通的比重来说,它可能也就占到20%这样的一个份额。

  另外,近几年商务部包括农业部都在做农村对接这样的工作,应该说农产品生产的环节直接和超市终端这样的环节对接,这个也是目前一个渠道,但是受制于城市化或者是消费群体的这样一些限制,以官方的说法来说,只占到15%,但实际上可能达到了一个比例。另外这几年在电商介入的这样一种渠道也在迅速的介入到农产品流动这个领域里边,虽然有很多人和专家都在讲,能不能持续,目前是不是成熟,是不是可以通过电商这种模式来操作,这个有很多争论。但是目前的事实,我看阿里研究的一些资料在展望,在2014年有望突破1000亿的这样一个规模,反正不管怎么样,就是我们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产品,除了高端的一些进口的食品之外,一些我们认为不可能通过这种线上销售的一种产品已经变为了可能,至于说将来它是怎么样,我们现在可能还不好这么早下结论,但是这样一种渠道,对我们传统的渠道这种冲击或者这种改变,应该说是很强烈的。这不光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最近到全国各地批发市场和他们商务部门多一些交流,天天就卖菜卖果的人,都很强烈的感觉到电商对产业的冲击,他们也在考虑怎么样来改变他们的经营模式。

  当然说到卖难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下,什么是卖难。我们20年都在说,因为我们之前,尤其是去年前年这几年,开始投入到解决卖难这种工作当中去。包括前面说的,前年内蒙的土豆卖难,商务部要求我们要组织很多的市场,包括组织批发商过去产业对接消除问题等等,组织了很多次,参与了很多。但是经过这次工作我们也发现,这个卖难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卖难,所以我们就觉得这个卖难,应该给它一个相对明确的界定,这样对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能会比较有针对性。当然我们认为应该包括几方面,一个是价格,它这个价格是不是真的跌破了它的成本价,目前领跌地方报出了卖难的价格,并以后没有低到成本价以下,不能接受。卖难是一个局部的问题,是一户一个村,或者说一个镇或者是一个县,它有多大的量,因为我们在前年组织市场商务部到宁波,去解决当地解决当地茭白卖难的问题,也是发现,当时也是通过中央级的一个媒体,总理也提示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去到现场,实际最后发现,一共是10万斤的茭白,还不够我们一个批发市场一天的销量,很少的量,这是一个量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刚才提到,涉及到一个基本范围有多大,一个村的范围,还是几户,还是一个合作社,还是整个一个县或者一个市,这样一个主产区的范围。我们要考虑它卖难是整个卖难,还是局部性的,个案的问题还是整个区域的问题。近几年我们从经历到参与到了解,我们发现很多的卖难问题都是量不是很大,个别情况还不准确,这是目前的一个现状。但我不是否定现在没有卖难,卖难地区是存在的,客观的实在的,我只是想说我们要真正的区分是不是都是真的卖难。说到卖难我们可能考虑下原因,刚才徐老师也说了卖难的原因,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其中之一就是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因为天气的一些突发的变化,导致农产品的上市期提前或者延后,就像刚才的例子来说,宁波茭白,台风的影响把一季刚种的茭白,全都吹毁了,这样必然导致它的上市期延后,这个区域的上市期延后,导致其他的区域,本来往年很平常的一种上市期打破了。自然因素会导致延期或者提前的上市,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第二方面,这个生产环节更大的都是小规模的生产,当然这个小规模不等于说一家一户生产,其中这个小规模生产,主要还是说没有规模化,一家一户的生产也可以形成规模化,目前这种生产而且是小规模的,这种信息都是不充分的,所以很容易出现跟风种植或者是跟风不种植的情况会出现。种植面积波动也比较大,当然这是一部分原因,当然还有更大的一部分原因。因为今年价格上升,很多产区非原本的种菜的农民会通过一些别的渠道,会拿到地来种植这样一类的产品,原有的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会突然增大种植面积,这种情况我们也是在实地,在解决卖难当中发现的。当地农民也很奇怪,我们种植的面积,种植的技术都没有变化,产量也没有变化,为什么到现在这么多卖出去。会发现除了他们原本种植的之外,还有别人种了更多的,仍然也有很多的优胜的渠道来进行销售。所以说弱势的单个的农民群体就出现了卖难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当然这些年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它单产能增长,也包括政策的导向要增加各个城市的蔬菜的自给率,当然也有很多非主产区也在扩大种植的面积,也都会造成这种很大的一个影响,这是一个方面。  

  第三,就是产销衔接的不畅。一方面我们目前这种流通体系和网络,建了这么多年,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产销衔接的问题,很多的农产品生产出来的确找不到销售的渠道,当然这有很多的原因,有新型的原因也有产量的原因,有品质的原因,但是总的来说这个产销衔接不畅,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我们到内蒙去解决卖难的问题,到当地了解才发现,我们带去的批发商,包括有北京的、有四川的,大家其实是很有爱心的过去,自己去买的机票,花的时间,以优惠的价格去采购,义务帮卖。但是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当地出现在卖难的品种,就是现在市面上根本就不畅销的,没有办法去销售的,不受欢迎的品种。前两天我们刚从内蒙回来,说内蒙武川的土豆在内蒙品质很好,我们经常买不到武川的土豆,所以说好东西它不愁卖的,其实经常滞销的都是一些品质不是很好的,品种很多年,被淘汰,没有生命力的品种,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第四,就是物流设施的不足,就导致我们目前卖难的存在。目前产地的批发点占到60%,可能到不了这个数。但是目前我们最欠缺的就是产地,它出来之后净流通环节,它的一些加工和基本的功能,这种市场是必须欠缺的。它生产出来之后,它很难再产地集中对它进行一个初加工、分级、包装、包括遇冷的等等一些,加强它品质的扩大期,目前在这个环节是比较欠缺的。目前商务部在这个方面也有很多的支持,我们到云南去,在云南一个县,支持建小型的冷库,可能就是几百平米,也就是几百吨这样一个小冷库,但是它能实实在在解决当地农民的问题。它进入库里遇冷,解决它长途运输损耗的一个问题。第二方面一旦出现因为气侯的原因,集中上市的情况,它也可以一定时期内进行一个存储,达到市场的一个平衡。但是这种设施目前还是不是太多。在会前我们也在交流整个物流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物流设施的不完备,冷链设施的不完备,也是对我们整个农产品的运销造成很大的问题,损耗极大。刚才徐老师说的冷链比例相当之低,损耗率很高。但这里面也有很多的问题,因为最终我们的产品到了终端销售的时候,价格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那整个流通的环节成本不一样,得不到一些回报。势必环节里边出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因简单的分析。

  刚才对卖难,大家可能很关注几个问题,想谈谈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一个就是政府之手和卖难问题,前几年特别突出,政府非常愿意来帮助农民解决卖难的问题,事后我们总结起来,可能就像刚才片子里说的,解决的都是个体的问题,没有解决系统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始终认为政府是不能干预价格,我们也没有办法干预价格,要解决的都是我们的基础的性质的工作,包括信息平台的建设,让产销信息的充分的衔接,尤其是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的信息,或者流通环节的信息之间的有效的衔接。目前包括商务部、包括冷链部,很多部门发改委都在做这个信息平台,每年有大量的资金在投入,也有若干的数据,大数据,但是中间的衔接我不知道怎么讲,可能一会大家交流能提到,它市场里面一年交易量,交易额超过10亿,20亿的,他也不一定知道全国他这个产品到底种了多少。

  我经营的品种今年到底有多少,什么季节能够上市多少,他了解的都是他经常合作的这些区域和他合作的伙伴的情况,但是整体全国什么情况,农民生产环节到底我们生产的品种,在各个城市,在各个大的批发市的品牌,到底去年销售多少,今年会有什么样的其实,不清楚。数据存在,但是彼此之间衔接不上,也就是没有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信息平台。所以说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是要把所有投入的资源整合起来,真正的发挥作用,当然包括我们流动市值的建设,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应该说是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解决卖难的问题,直接帮农民去卖菜、卖果的问题,那永远都卖不完。第二个问题就是经销商苹果的卖难问题,可能之前也有很多媒体也提到,有时候卖难像大蒜囤积,这个问题因为价格的预期不好,囤积了很多,导致价格波动大幅降低,但其实都是个体的行为做成的结果,跟真正的农民种植出来的卖难也不是一回事。

  第三个问题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关于农产品成本的一个问题。环节中成本高,导致农民的菜,到终端卖三块钱一斤,这种情况是的确存在的。产地的收购价和终端的零售价,差别的确很大,一般超过两倍左右这样的价格。但是换句话说,它也的确是因为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多或者成本高造成的。其实我们可以这么讲,现在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充分的市场化的一个行业,没有任何的准入,包括市场里从事菜果交易的商户没有任何准入的门槛,谁都可以去。从理论说市场上不存在垄断,就不存在人为加价的问题,比如说今天有50吨的苹果运到新发地市尺能够卖2块钱一斤,明天有100吨的卖2块钱一斤,那么供大于求了。这个不是他商户个人决定的我今天卖两块,明天卖三块,整个环节从产地收购,到运输、到销售、到批发,这个价格人为都没有办法去控制的。最后讲一下零售环节,这是整个环节加价最高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的跟踪调查,它的最大的程度在于整个的城市群体,它在城市生活的人。以北京为例,至少80%、90%农贸市场卖菜卖果的一些都是外来务工的农民,他们在北京要生活,要养活孩子,要医疗,还要给市场交租金,这一切都得源于每天卖的300斤、500斤的这个菜里。政府要回购这些市场,能够体验公益性降低价格。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环节里面也没有暴利,如果有暴利他为什么不去做,挣这个辛苦钱,所以说你想说这个事情,可能农产品流动价格,可能有四、五个环节,可能有更多的环节,从张家口到寿光,再到北京等等,但是我想说整个农产品渠道环节应该说存在都有它存在道理,用一句很俗的话说,存在都是合理的,因为他都是一种需要,所以说不能简单的说,成本高、环节多影响到我们的卖难,其实这个完全是两个概念。

  刚才也提到一些媒体和政府之间有一些不实的报道。我刚到一个省去实体调研,当地一个省里面一些政府部门报告的情况反映,产地5分钱,销地买了3块钱,很严重,当地实地去组团组队去调研,发现这个信息是当地信息人通过网上的一个报道去摘过来,再一跟踪这一农民,农民说从来没有卖过这么低的价格,这也是一个情况,就是刚刚说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信息的问题,我们也在大力的做这个事情,想通过协会的平台把商铺具体的信息,个体的信息采过来之后,整个反馈。但是它一个一个点汇出来形成大家能够理解的,感受到的面的信息。生产者或个体的经营这种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当然第二个就小生产的环节、消费环节、流通环节成本有效的衔接,当然现在我们在流通环节,尤其是批发市场这一环节,很多经营商户都在做整个产业链的工作,自己也自有基地,当然流转的,也有合作的。

  当然,在这里面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有一些阻碍在里面,一些商户一些在建基地,在土地问题上也有很多困难,在生产的当地会有一些合作社或者一些人,会先行把成片的生产基地先流转过来或者说先承租过来,拿到政府相关的各种补贴之后,再转手租给我们这些经营部门,而且租期一般都是两年,长的也有三年。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这些经营的商户们,没有办法去大规模的投入到生产环节的建设。他也只是短期的一种行为,从整个这个链条还是到了完美的一种结合。从生产环节来说,可能需要对生产的理念有一种改善,不是为了简单的种植,而是要考虑将来产品出来的商品化的问题,标准化的问题,品牌化的问题,怎么样能够使它产品的价值可以体现出来,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网络的问题。现在国家在大力支持网络建设,很多政策也在扶持,尤其在支持公益市场的问题等等。另外一个冷链的问题,当然也包括现在政府倡导的公益市场的问题,大家公益市场发挥公益性。来帮各地的优质的产品,我们使得经营的商户们来做链条的衔接,时间关系我想我就讲到这,电商的问题我就不说了,因为还有阿里巴巴,这个问题,整个卖难的问题,我们到很多地方跟当地政府也沟通过,地方也很重视,农业产业的规划,这么大规模,流通产业的信息在你平时的需求上,生产的这种规模达到比较完善的一种衔接,避免这种盲目的产出。

  主持人:好的纳绍平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演讲,我特别同意纳先生在演讲中提到这种所谓的爱心,这种所谓的公益,不可持续或者脉冲式的发生。更加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适合我们当前社会与市场所能够接受的农产品所流通的机制,包括我们三农机制。在经济之声帮助解决的土豆卖难事件中,电商起了最高效的作用。那么,下面要出场的这位,就是电商领域的代表,有请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高级专家张瑞东先生。欢迎张瑞东先生上场。

  张瑞东: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到这个讲堂和大家分享非常有意义的这么一件事情,我来自阿里巴巴研究院,我们对农产品这块的研究还是相当的晚,但是有一点可能是我们因为有电商这样一个大的平台,因此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下农产品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也是从数据来看农产品的发展和它的一个趋势,我们对研究的主要是开始于2012年,因为大规模的消费者来到电商平台上来购买产品的,应该更多的是从2011年开始的,随着这几年的发展,看到它品类越来越多,然后分别做了两个报道,就是农产品电商的一个发展的白皮书,在这两个报告里我们是对整个阿里的电商平台上的数据进行了梳理,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农产品的买难卖难,我们也简单分析一下农产品买难卖难的一个问题,我们也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些,买难卖难的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是来分析了一下农产品的特性,那么我们发现,不管是它生产属性,还是它的消费属性,商品属性,以及它的物流体系,它跟工业品都有一个极大的不同,这些都是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所必须要付出的比工业品更大的一些成本。正是因为农产品它有这样一个属性,因此在我国传统的流通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应该存在的许多这样一些问题。那么下面这个图,它其实举的苹果从6毛钱怎么变成5块钱这样的一个例子。从果农到这些人到批发市场,甚至到超市,到消费者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苹果这样一步一步加价的过程,这个背后我们其实看到的是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整个农产品流通的产品的基本设施的缺乏。

  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小市场跟大市场这样一个矛盾,也可以说是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跟我们服务支撑体系这样一个矛盾。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是不是我们农产品特殊的属性跟建国60年以来,建设起的这样完善的工业品为主导这样一个流通体系,他们之间的这样一个矛盾。因为我们以前可能遇到买难卖难,都是希望改造前者,改造农产品的属性,更大规模的生产,更标准话的生产,更加的品牌化,改造这些目的,实际上是让它适应工业化的这样一个流动体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在现在这个新兴经济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新的这样的属性,它跟农产品这样一个体系是适应的呢?

  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几年在电商平台上这样一个观察看到这一点,就是说我们一提买难卖难,我们看到一些标准化的大宗的农产品,其实已经很少发生买难卖难,什么原因,因为它们已经和我们既有的这个传统的工业化的流通体系非常匹配。更多的买难卖难可能发生在一些个性化的或者生鲜类的产品上,而这些产品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它们跟电子商务的一个平台,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契合。

  大家如果经常做网购的可以看到,这几年生鲜市场的这样一个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淘宝土特产品的这样一个发展的交易量,其实我们背后看到非标准的产品它跟电子商务的这样一个流动体系,它的这样一个契合性。下面是我们对买难卖难的一些分享,也源自于我们给商务部做的一个课题,那么下面我在回到数据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通过平台大数据的观点看一下电子商务它的发展的趋势,和它的一些创新。首先我们看谁在卖这个农产品,我们都看到是厂商和淘宝卖家的他们发展情况,一个是注册在农村的卖家,也就是农民网上他的一个发展情况,从2012年到2013年这样一个变化的趋势,那么右边张这图是在销售农产品的卖家他的发展情况,我们2012年的时候,我指的是阿里一起的一个平台包括天猫、包括淘宝、包括阿里巴巴,到2013年的时候,已经接近了40万人这样一个数量。

  下面是电商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在广东的农产品卖家是最多的。有一些农产品的卖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稳固增长的,也有负增长的,其实背后也是反映了新商业文明,它提出的几个特点,包括透明,包括分享,包括开放。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点我们在中西部的网络身上还欠缺的一些素质,而在东部的发达地区,这些思想已经很好的贯彻。我们在来看一下具体是谁在卖,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也就是2012年开始我们有一个新的群体在崛起,它就是新能源这样一个群体。在网上卖农产品的,不光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的网商,我们还看到他们可能本身在城市里生活,是来城市里就业或者是来城市里打工的。近两年看到农产品电商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是他们都回留到农村,开始投身到农村电商的大潮。在我们白皮书上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老赵。他是微博上的一个大微,他最早在微博上做农业资源的这样一个关联,后来他觉得农产品电商大有前途,他就开始卖当地的品种。那么从这些新农人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一些比较好的素质,本身他们更加的重视信息,更加的重视资源,更加的重视互利。

  网上销售也成为一个趋势,那么右边举的一个例子,也是我们新农业频道在浙江丽水做的一个活动,当时是通过包括淘宝大学,大家和当地合作社优选的16家合作社,四天完成了200多万的这样一个交易额,其实这个交易额数量很小,但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让合作社看到了电商发展的这样一个趋势,也尝到了一些甜头。我们说完了谁在卖,我们也看看整个交易额的情况以及卖的是什么,左边这个图是近4年农产品在阿里平台上交易额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是很小的只有十几个亿这样一个规模,2020年书里面发现已经达到200个亿这样一个水平,在去年的时候,又增加了112%,应该是达到420亿左右的交易的这样一个规模,可以看到它是呈现这样一个加速的发展,其实我们看电商的大形态也可以看到,第一波其实大家都熟悉,比如标准化的产品最早在网络达到最高程度,那么接下来可能就是包括一些电器,一些3C的产品,接下来我们再判定下一个浪潮,可能就是在我们的农产品。那么他们具体在卖什么,我们也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是按照类目的这样一些分布,可以看到零食干果类,可能还是成交比例更大的这样一个品类。当然也跟它本身物流属性有关系,更易于运输也易于储存。其实在近两年2012年2013年增长最快的,它应该是生鲜类,我们可能看到水果、蔬菜,包括一些肉类,连续两年都保持了最快速的增长,在去年的增长比例达到了195%。

  卖的最好的单品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统计。可以看到,最左边这张图,最多的应该是枣类产品,其实也就是红枣,它的一些衍生品。它在去年的支付宝的交易额是达到了13个亿,包括红枣是销售最普及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34个省市区,除了澳门以外,所有的都有地方在卖红枣这个产品。在讲到去年增幅最高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生鲜类的产品,排名第一是莲藕。它的增幅快,也可以看到它前年起点比较低的有关。很多水平都有一个快速的增长,这也验证了我们生鲜类成长过高的一个论断,我们再到地域可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福建、江苏是农产品交易额最高的三个省,那么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光是东西沿海,包括像西南的云南像西北的新疆,其实也都是农产品电商销售里面的一个亮点。这个是更具体的一个图了。我们可以看到西南的一些产品,像江南地区绿茶,华南地区的红茶,以及中部地区的枣类,其实都是在淘宝上销售比价好的产品,这个构成了淘宝土特产的一个地图。刚才是销售,那么消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趋势图应该跟整个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的,而且很明显。沿海的第一阶梯中部,第二阶梯西部较为的落后的这样一个发展情况。那么讲了谁在卖,又讲了卖什么,为什么这两年农产品电商会有这样一个大的发展,其实它背后有点上业蓬勃发展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商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点其实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专业化的社农服务商,他可能就专门做某一个品类的这样一个服务商,他的一个兴起,这部分人有两个来源,一个他可能本身就是电子商务的服务商,他原来是做服装,或者是做电器,后来看到了农产品这样一个趋势就进入了进来,他又本身电商销售很雄厚的这样一个经验,他就很容易来做这样一个事情,还有一类是传统农业的这样一个服务商,他可能不做电子商务但是他对农业特别了解,因为手里又掌握了很多农业的这样的一个资源,那么他也成为这种专业的类的服务商,这两类的服务商的发展,为我们电商发展起了一个推对的作用,右边这个图是江西赣州,他们当时启动这个钱用来给他包装,我们可以看到他展示的这样一个图,其实是这个服务商进行专业化运作之后这样一个效果,那么还有一类服务商是本地化综合的这种服务商,他可能不是卖某一个品类,他可能是卖某一个地方的产品,这一类服务商其实他和淘宝网这么一个项目有一个比较好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接当地的政府资源要进行梳理,当地的产品资源包括产品的这种规范、产品的质量的监控他都要负责去做,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年这类服务商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一年。

  那么还有几位专业类的服务商。一个是物流的服务商,一个是金融类的服务商。金融的这样一些数据的变化的一些影响,从数据的背后,我们看打的创新和亮点。首先我们看到它的原产品,农产品的直销成为了这样一个热点,因为刚才也提到本地化运营服务商的崛起,他的背景其实是特色中国的这样一个项目,他在打造一个政府加运营商加平台这样一个模式,他可以取消第一时间吃到原产地的这样一个东西,他其实通过2012年以后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右下角的一个表,应该是截止到今年2月的时候,他上线的中国的一个馆,他们说现在有100家的政府在排队等上这个馆,其实不光在淘宝上有这样一个热潮,在更多的项目之后,今年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1号店也好,京东也好也在推销他们这样一个直销的产品。

  第二个亮点我们可以看到跨境产品的活跃,周边这张图下面是2012年的数据,下面是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这一年数量的增长,我们也可以看到,哪些农产品可能卖的更多,包括我们一些茶叶类的产品,包括乌龙茶,包括起子茶等等这些都是外销最好的,我们出入更多的,可能入境是一些互补类的,包括高丽参、包括蜂蜜、蜂胶这些产品,从原产地这样一个趋势,我们在最后看到农产品在产业上的这样一个创新。

  第三个亮点我们要分享的就是销售模式上的一个创新。首先的销售模式是预收,预收最早他是在前年在淘宝平台上这样一个尝试,当时他是把水果,应该是新疆馆做的,那时是库尔勒香梨。它可能在成熟之前还有一个月,拿了这这个平台上进行销售,然后在根据订单量进行组织,第一时间发到消费者手里,这个效果不错,那么对于卖家,生产者来讲他提早的能够有这样一个信息,并且减少了这样一个库存,或者耗损了这样一些成本,那么对消费者来进他也是第一时间吃到这个新鲜的农产品,在遂昌他把猪肉拿到网上进行了这样一个预售,包括他会每块区分开来,后腿前腿,然后根据消费者你要买哪块然后定下来,到今年发展的时候,这个预售也越来越常态化,我们可以看到可以长生的一些水果之外,国外的一些海鲜也都在平台上开始进行预收,在二月份聚划算也推出一个的这样一个项目,其实他不是卖土地,但是他是把这个土地这个项目的产品在第一时间,就给你卖出去,你可能花6千块钱,7千块钱买到这个土地上一年的生产,那么农民可以拿到这个钱,那么他其实是为打工,对于他的受益他也是很高兴的。

  到去年的双十一的时候,我们也可到在平台上一个一个周期购的这样一个方式,他其实把常用的产品,包括粮油,包括牛奶,甚至牙膏牙刷的这些你可以一次性的下单,买一年的。但是我生产商不可能把一年的牛奶给你发过去,我会按着我们的约定,比如说一个月给你送一次,一季度给你送一次,大米等等,按照这个约定,周期购这样一个创新,我们在背后看到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这样一个变化。那么还有一点我们看到是生鲜带来的这样一个创新,这个在前面讲数据的时候就讲他是发展这块的一个内幕,这个讲的例子是发展的一个例子,去年的时候天猫平台是和菜鸟物流一起,然后当时是和美国大使馆一起做了这样一个美国这样一个预售的这样一个活动,我们看到很多数据,代表了在整个物流创新里面的一些成果或者说一些结点。

  其实在做这个活动之前,车厘子也是平台上比较好卖的一个水果,好卖之后其实差评也是很多,那么通过这一次的大型的这样一个活动,其实相当于物流做的这样一个措施,在这个活动之后车厘子依然是淘宝上卖的更火的这样一个产品,但是它的好评基本上也是更多,通过这个环节使得物流这个环节更加的顺畅,包括一些标准也得到了设定。

  还有一个标准就是非标准的产品,我们在尝试一个新的标准,因为这里面是有我们尝试一些新的标准,他里面也有一个例子,浙江遂昌在卖蹄子的时候的这样一个例子。他开始卖蹄子的时候,消费者这边往往是也是有很多差评,有的是投诉不甜,有的是投诉运到就散掉了,那么他的其实就是后来在消费之前就把所有的产品标准形成了一个公式,包括果粒的大小,这一支有多重等等。消费者收到之后在按着这个准来,他就有很好的标准,包括物流就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这个产品就探索出一个新的标准,其实还有一个例子,今年情人节的时候,菜鸟做了一个鲜花的直销,当时物流的都做得很好,很多鲜花刚好是送到消费者手里,但是其实消费者这样抱怨又来了,他说你们运输做的很好,智商也很高,但是做农产品小是需要考虑情商,你今天送来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在这背后从农产品到鲜花,我们可以看到从物流上面的这样一个创新。那么创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县其实都在努力的把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运送经济的一个抓手。

  从浙江宿昌到东北然后到甘肃,他们都在努力的做着这样的一个事情,他们都是努力背后的一个亮点,亮点之后我们也看到一个挑战跟趋势,然后包括像生产的资源化现象,以及电子商务的运营能力亟待提升,然后电商人才短缺,冷链运输量瓶颈等等,那么都是我们农产品电子商务接下来会遇到的挑战,那么发展趋势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刚才讲的跨境,包括欧洲,然后这些可能都会是接下来整个行业所要上演的更精彩的这样一个故事或者说画面。

  主持人:谢谢瑞东与我们一切来分享有关阿里巴巴旗下的几个平台,淘宝、天猫保康聚划算,对于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一些故事、体验和案例。这个电商销售对于产品的要求,无疑是要求标准化等等,这些的特质与农产品对接起来相比,无疑来说是要转过很多的转化来完成,所以说新的生产的方式,包括新的流通技术如何在农产品销售上,得到充分的运用,我们依然是用好多的方式去探讨。下面将会进入我们圆桌对话的环节,我们会依次请上我们对话的嘉宾,徐小青老师,纳绍平秘书长,还有张瑞东先生,同时我们也要邀请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有请张总和我们一起来到台上,我们就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困境来进行对话,有请几位。

  主持人:刚才三位嘉宾都已经和大家说了很多了,张总来自农副产品交易的第一线,我们家小区每周二、周四、周日早晨,都有新发地菜车,昨天还有一个电话留给我们,说是谁家有几个特色菜比较稀罕,可以提前打电话预定,所以我们的小区业主也都感觉非常方便,从您的角度来说,您觉得真的存在农产品卖难这个问题,这几年农产品是卖的更加容易的呢?还是卖的比较难的呢?

  张瑞东:其实这个是跟生产挂钩的,只要生产多了那肯定必然面临着购买力没那么大,肯定会至少有一些多余。二来说这两年出口量在减少,也致使这些农产品卖的价格并不高,还有少量的生产像个体生产,很难走出去的,它也很难跟经理人去挂钩了,他感觉到他卖起来有很多难度,其实这个有很多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他就把是定义为卖难,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到市场的东西,不管价格到底都能够卖出去,对于到我们来说不存在卖难问题。

  主持人:只要到你们市场,但是有很多农产品在产地就遇到销售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经济之声天下财经节目做了河南南洋的上百亩的土豆,据他描述,如果我们那几天天气不太好,如果没及时挖出来就烂在地里了,这个就不只是没有收入,甚至要赔很多钱,那么这些有可能对新发地来说不是一个大数目,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这是农民的卖难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比价大的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就相对比较小。如何解决他们的卖难问题。

  张瑞东:据我了解湖南土豆大部分是往南运的,北方人吃土豆还是吃内蒙,甘肃土豆为主,他的土豆为什么感觉到卖难了?是因为他的种植量加大了,因为土豆的种植很简单,只要撒上不用管,第二年就有收获。

  主持人:农村说不用费工。

  张瑞东:而且也省力,省工,所以对他来说感觉到今年种植量多了。所以对他来说他也感觉到,今年大量的种植量多了,二呢,今天去的少,一般他的农产品都是往南走所以说他的经济人,他当地的农民也没有走出去,如果他把他的农产品拉出去,他不存在卖方问题。

  主持人:农户包括地方的行业协会包括政府的努力,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今天还请到了新发地市场的两位经销商,一位是水果大户徐柱还有一个蔬菜大户周明哲我们把话筒给徐柱,还有一个蔬菜配送大户周明哲,周老板在哪?周老板出去卖蔬菜去了是吧,考察一下周围蔬菜的销售情况,来我们把话筒先给徐柱,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经营的情况吧,你是水果的经销大户,同时自己也种水果,你都是涉及哪些类型的水果,你的种你的经销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徐柱:我们最早的以贸易为主,在新发地市场进行推广,新疆的香梨,陕西种植是猕猴桃,种植的就是在陕西的基地他这个猕猴桃的种植。我最早是农民出身,我们在五年之前的话,我们在种地的时候我们陕西合作商是不支持我们种地的,种的时候农民是跟风走,刚才我们看到绍会长介绍的一个。

  主持人:你跟农民是什么样的形式呢?是合作社还是土地流转的形势?

  徐柱:我们是土地流转,直接到我们公司。

  主持人:那么农民他就作为工人来为你的土地里的作为劳动是吧?后来的情况怎么样?

  徐柱:后来今年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种植,后来我们说我们的市场跟政府是有衔接的,是不存在什么卖难的问题,卖难的问题是从多方面说起来的,一方面是供大与求,第二个方面农村跟风走,第三个是农民刚才说的土豆包括山东的樱桃,在各个产业销售不了的同时他没有直接到市场,第二那样种植的产品不符合现有的市场需求。

  主持人:我们刚才也提到很多农户他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他该种什么,所以出来了跟风,那么你也控制了这么多土地,你也去解决土地他今年种什么明年种什么,那么组织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徐柱:我们形成了一个框架是一样的,我们刚才来的路上我跟张总来探讨,今天整个农户产品水果的价格应该是居高的,应该说明年这个时候同期,整个水果同期是低,蔬菜价格去年是一整年基本上半年的时间是非常低,如果我们预计下半年整体来说蔬菜价格总体上是偏高的这样一种形势,所以种植这块来说我们选择是长期的猕猴桃支柱,基本上在15年到20年,至今在个15年我们选择它现有的新的产品。

  主持人:就像刚才各位说的我们品种要好,能够有卖向能够卖的出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谢谢您,刚才看见周老板是刚刚从外地摸了进来,把周围的蔬菜价格情况都搞了个清楚了,是不是要和咱们市场对接了一下。刚才徐住他是种植这个水果比较多,您是不是也种了很多蔬菜土地?

  周明哲:我是以蔬菜多。

  主持人:徐柱他的这个果树跟蔬菜种植他有很大的不同,果树种下去十几二十年都是年年挂果年年摘,蔬菜不一样,季节性比较强,特别是叶菜类一些产品几个月种产品,和几个月种什么完全是两回事,那你是怎么样决定地里种些什么作物的?

  周明哲:我们根据季节性的调整,选择种什么。

  主持人:那你怎么把握市场的需求呢?你不怕出现卖难的问题吗?

  周明哲:因为我们在批深方面我们有一些自己的订单,然后我们订单式的这样,这样的话,根据农民的一些保底的形势来回收,这样的提到的一些农受的问题。

  主持人:那这些农民跟你两说是这么样的一种形势?

  周明哲:我们以投入投资他们来管理然后我们价格的回升来滞后,按市场价格来决定。

  主持人:台上的几位嘉宾,徐老师您是怎么样里评价刚才两位徐柱、还有周明哲他们的做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徐小青:我想首先这两位都是生产销售非常成功,他们做了很大贡献,而且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产销售,就是说农民的收入有保障,我想蔬菜的这位周先生你是订单的,蔬菜是订单,好像咱们水果,咱们这个自己流转的土地,我想你这个方式这个稳定性怎么样?比如说你这个销售不错,农民把土地给你流转给你了它权利还是农民的,承包权还是农民的他会不会从这里头赚钱我不给你了……

  主持人:比如说这段时间这个品种特别贵,你给我签的好像比市场少要少一点我卖给别人不卖给你了,有没有这种情况会出生?

  周明哲:我先回答一个资金流转的问题,我们一般签这个情况是20年的,这块的话我们不直接给农民我们是给当地政府。

  主持人:刚才徐老师也提出他的问题,和农民合作当中协作性比价差这种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

  周明哲:这种问题也预见过,但是特别现在在云年这个土地流转没有订单式的收购,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定的保底的价格,然后在价格比较高的时候,他有个别的问题,但是现在因为他也有一个卖难的问题,时间上的合作他还是履行的问题,而且我也是以市场最低的价格。只是定一个最低的价格。

  徐小青:我想这种方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直销商也好,和农户之间的他的关系是稳定的,所谓我们说白了有利益共担,有机制共担的问题。这种机制,建立下去。

  主持人:农民还是要离开单打独斗,小门小户的这种正常生活方式,一定要抱团,但是具体采用哪种形势把自己抱起来,各地各种作物的合作方式有时候会出现不褪。

  徐小青:比如说这个公司这个合作社,加农户,或者说公司订单的方式,你照着我的种种照着我的要求,我给你提供自己,提供市场,你收入的好坏和你自己挂钩,这样的话单纯的比你把地租过来完了你到我这打工,因为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还是不一样。

  主持人:纳部长,刚才种蔬菜的周总提到了农超对接这个词,他说农超对接这个词对他的收入稳定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在媒体上也经常听到个词,所谓农超对接,但是您是如何评价现在从全国范围来说农超对接的一个效果,和对农产品销售的问题的一个疏解您是这么样评价的?

  纳绍平:是这样其实说到农超对接,刚才这个周老板跟我们媒体说的,比价多的官方的农超对接还不是很像,从我们政府主导尤其以商务部牵头的主要是大型的连锁超市,直接采购是由超市本身和基地之间点对点的采购,不通过任何环节,周老板他是超市的供应商他的产品供应给超市是一个稳定的合作链条的方式,从目前来说,就你刚才的话题,整个目前全国的农超对接来说,我们认为他型超市的执彩的应该是为一些这种,首先他这超市是连锁经营的,单品量比价大的这样的集中采购,他才实现这种降低成本的目的。

  主持人:比较专业的,量有保证,而且全产业的供给。

  纳绍平:他得需要他量必须大,但如果说各超市,如果大量的品种都通过农超一种只彩的方式是实现不了,因为一个基地他的品种是有限的,满足不了超市里面几百种的需求。

  主持人:还想再请教一下张总,您觉得刚才我们也提到很多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你也一定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类似的消息,您觉得这当中有没有什么规律性,比如说哪些地区,哪些产品,或者说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卖难的情况?

  张瑞东:头一年的产品卖的特别好,价值特别高的情况下,第二年又按我们行话来说又赶上大年,风调雨顺,母产比较高的时候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所谓的卖难。

  主持人:多收了单独走。

  张瑞东:基本上到种业市场,就能分出来今年什么挣钱什么赔钱。

  主持人:种业市场?哪个种子卖的?

  张瑞东:哪个种子卖的多,就比如说今年那个品种就是卖的不好的,价值不好的。种的非常多,那肯定今年生产量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主持人:以后经济之声音可以开发一个中国种业指数,来跟农产品的销售种植,进行一个提供一个种植我觉得今天一个访谈非常有意义,从电商的角度来说,刚才瑞东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很多人都在说淘宝的卖家里面赚钱是很少,绝大部分是少赚钱或者不赚钱,那么在产品电商里面,刚才看卖枣全国都有,那么在经销同一类的农产品是不是也会造成一个大家都电商等于大家都部分电商的哪种情况,你是这么看的?

  张瑞东:这个东西我是这样看的,刚才白皮书里面我们也提到一个数据,刚才12年整个销售是200亿,在去年是达到了4百个亿,其实在这个农产品整个大流通里面,其实农产品整个量是超过万亿的,应该是电商目前他的这个渗透力是达到了2%到3%的比率,那么其实对于服装也好,像电商的也好。很成熟的内部他们这个网络渗透率有的超过了20%以上,那个市场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是在农产品电商这一块我觉得目前来看还是一片蓝海,就我们调研的很多的淘宝上的农民卖家,包括合作社卖家也好,他们过的日子是非常好做的,因为就他是依托市场化大品牌,然后他不需要去承担更多的费用,而且他这个产品又是现成的,那么消费的需求又是相当旺盛的,只要你有好的产品有好的营销手段,有好的点评其实是可以卖出去。

  主持人:我们原来也曾经听说过,农产品有叫五个要素,适时、实质、适量、实地。我觉得对于电商来说特别重要的,因为农产品的存在一个供应链的问题,也很难想象,把也难的椰菜搬到哈尔滨去,这个估计就得臭了,再高级的冷链保证不了,但是对于我们很多电商来说他对供应链没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和衡量。在这未来的电商的发展过程中,瑞东觉得是不是应当被考虑进来的?

  张瑞东:确实是因为从这几年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大趋势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电商的崛起的背后,是服务商的崛起,那么其实这些服务商,因为电商,他可能一个小农户比如说一个合作社,他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梳理产业链的能力,但是很多服务商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他会去帮助这个电商,提供这个环节里的每一个阶段的服务,而电商通过买他自己的进一步的发展。

  主持人:还是未来我们一个发展的方向,徐老师您这个见多识广,走南闯北,刚才听您说去过美国、去过日本看过不少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我特别关心的是卖难是一个非常关心的社会现象,在美国的大国他们有卖难的情况吗?

  徐小青:我想看你怎么定义,一般的说主要是商品,他有供求关系,他总有顺利的时候,产品滞销这种情况两方面,只不过程度不同,我想比如说经济水平发展比较高的地方,比如说信息比较好,市场的规则也比价清晰,这些条件都具备的地方他可能好一些,你比如说张总说的他观察卖种子,叫供货与求,像这种情况他这个市场的机制,我们能帮助减少一些方面的波动,另外像大宗的农产品,他还有期货市场,他就是为了规避风险,发现价格,他运转的好的话,他农民就是根据期货的产品里种植。

  主持人:以后我国的农产品期货的种类是不是大幅扩大了?

  徐小青:应该说是一种趋势,现在由于我们品种还不是太多,用户真正的用他来发生价格来规避风险真正到生产环节来作为一种参与,一个程度还不够,所以我想这是一个经济增长市场机制不断的发展他会慢慢的发展下去。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现场的观众又有哪些问题,我们先回答用纸条提上问题的观众,是来自一位天津的热心听众经济之声音的粉丝,一位郝性的一位朋友,谢谢您给我们提出问题,他说一方面是卖难但另一方面是售价太高市民买不起这样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比如说他举了个经济之声卖土豆的这样一个问题,土豆很便宜了几分钱几毛钱,但是到市里面能卖到一块多两块甚至于更贵一些,这位听众觉得觉得一方面农民卖不出去烂在地头,另一方面城里人的不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吃到合适的农产品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又应当如何解决呢?长总您觉得问题存在吗?

  张瑞东:这个我这么解释,就是咱们到了冬季吃的都是南方菜,我们算过从海南白给你一斤菜,加包装加运费到新发地一块2到1块5,白给你一斤菜。

  主持人:就是一分钱不要?

  张瑞东:那边一分钱不要,到这1.5。这是到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到零售终端,这个您想就跟刚才大市场讲,他零售环节一天就卖几百斤菜的利润要包括他一家三口的生活费租房、摊位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上轻轻松松一斤菜加一块钱是最低的,所以这一斤菜,一分钱不要,到这卖了两块多钱很正常,还有一点时间前段时间,通县的菜花,我这些经销商去了白给你,只要你种菜地里能把地给我腾出来,把菜给你。到我市场卖一毛五,到两毛多钱,到零售环节就卖一块多钱,他得把他生活成本各种成本加起来,所以说成本一加,就1块56到1块78。

  主持人:这个成本是市场决定的,市场自发形成的一个成本,但是政府也在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控制,比如说我们在小区里看到新发地的菜车,甚至北京都有周末的菜车,这个规格非常高,商务部长亲自带着菜车下下去,恐怕也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件事情,您觉得这个是根本的所在吗?

  张瑞东:对于我们来说,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在社区快点,北京市商委和各区去联合的,由地方的街道办对地方或者房屋我们自建里销售,这样的话我们的价格能不高于早市的20%的,因为大家也知道早市缺斤少两,在发展的程度有些校区物业一些社会,为何他们自己的利润,因为他有件房他租出去他也能挣钱,所以由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是菜车进社区推广,只要你这块一个车位我就在车上销售,如果这个小区居民多,稍微我在占一点地,我自己搭配我在进架,这样的情况下我只是在市场的批发上,加上的人工费我的运输费,在这方面我们新发地市场来说,我们是在在社区菜车进社区没有赚钱就做一个宣传,能让老百姓能方便便宜的买到这个蔬菜。

  主持人:那纳会长你是如何看待蔬菜流通环节加价这个我们先不说他高低,因为刚才我们也通过层层的分析也是市场形成的,也没有一个很难讲的一个暴利的判断在里面,但是我们很多百姓,特别是一些对价格必须敏感的百姓,就特别不能接受刚才张总讲到的,不要钱的菜,到了北京怎么一下变成一块变成两块了?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样去认识它。

  纳绍平:一个说价格,大家目前认为的价格在城市的零售价格高,他是明显来说,以前的同期但是其实从整个农产品,因为他的决定价格和其他产品或者其他商品相比,和粮食等等和我们收入相比,和农民投入相比,我们可以减他最终的实际价格,这个高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你刚刚说的成本问题,整个张主任说的成本问题,因为现在民工成本很高,比如说做苹果他现在的成本我们全年跟踪下来,最高环节零售环节,加价格这方面的地方,其次包装费还有运输费,包装费用高在哪在产地还要进行一次包装,一次人工,到了批发市场还要进行一次市场,有的甚至还有第三次,没有办法去避免的,这是一个高,刚才说的解决,当然政府方面也在很努力的解决一个问题,包括现在商务部现在推对的市场公益性功的发布的问题。就是政府要引导资金投入到市场建设去,把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由一些财政的资金和社会的资金来承担他他的投资成本和社会成本相隔离,降低市场的一些经费,包括张总提到的一种方式,在全国很多市场也在做,批发市场本身和社区和单位这种合作衔接,在社区里面建这样的统一直营店,如果这个点,面积小,规模不够,那么你一个点是没有盈利的服务成本,循环的盈利,总之说成本高和价格高要怎么判断当然在老百姓的布局里,可能这个价值接受不利。生产环节市场价格低的成本价格会有一些政策,其实我们也建议在终端市场也可以参照一个价格指数,但是最后的零售价格高于我们一个消费水平的时候,高于一个水平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对于一些城市对收入人群给予一些补贴。他来承受这样的一种价格。

  主持人:我们今天活动的主唱是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对于物流、运输、交通等方面研究的都非常的透彻,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经济管理学院副学长施先亮老师,施师就是一位研究冷链的方面的一个专家,对于冷链运输大家都曾经听说过,包括有很多的认识,冷链运输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冷链运输又比较欠缺但是也有人担心那么冷链运输的更多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是不是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运输的成本,反倒会助推这个价格的上涨,而不利于解决这个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你是怎么看?

  施先亮:是这样的,在前几年我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我们这个团队,包括我们的院长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北京市的机遇互联网的食品冷链物流全程可追诉系统,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北京市的一个重大项目,也例如了当年的北京市的交通工程,那么通过这个项目,这种研究开发我们也是有一些体会,刚才主持人你提到的一个问题是非常好,实际上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同意向的本意上讲,如何加强监管,那么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增加成本是必然的,监管需要成本这个要明显,但是跟最后的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来讲的话,他是要加强悖论,我要加强监管自然是要增加成本,可能成本谁来消化,消化的问题又来了,是由我们通过政府监管通过技术手段的加强把这个成本我们扩加到企业史上,就是说的农产品的批发零售企业上面呢?还是说,如果增加到他们身上必然又转到消费者的身上,实际上这个时候不一定有问题,所以我认为监管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和纳会长提到的政策的问题,我感觉所有的问题都不是技术上的问题,都是我们的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我们的产业政策上,这些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一切的产业问题,我们的感觉就是说有体会的,我们还有相应的政策要跟上那么所有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好,我们技术也好都要有相应政策跟上,否则这种技术是不能推广,这种模式也不能推广。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电商是一把好刀要用到什么地方,用一个好的方式去用。我们看现场的观众还有什么问题,要提问现场的嘉宾,看来我们的今天的谈论是非常透彻的,各个方面都论述了一编,最后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来看一看我们从各自的角度,为如何走出卖难困局农产品卖难困局,这是一个问号,我们能不能画一个叹号?或者说画一个句断,哪怕是画一个逗号,或者是省略号,来把这句话来接下去。

  张瑞东:我觉得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的问题上,就是咱们中国要形成规模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才能更何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主持人:我还有一个个人的问题,新发地会搬吗?

  张瑞东:不会搬。

  主持人:北京市要求书写城市功能,还多批发市场包括新发地也被点了名了。

  张瑞东:确实新发地是为了保证民生问题,是北京老百姓每天都离不开的。

  主持人:但是新发地事实上已经成为华北地区一个比较大的农户产品集散基地了,承担的不只是北京的农户产品的供应问题,这些功能是不是觉得我有可能需要甩出去的?

  张瑞东:我们现在在河北已经建立了三个批发市场,涿州地区,高碑店,在河北市这个市场我们有一部分像仓储和第二加工了我们已经放到了河北。

  主持人:未来的新发地还会有变化的可能性呢?

  纳绍平:未来的新发地,是提到升级,从硬件上我们有几个项目要完善,将来要改变现有的一种交流模式。

  主持人:好的,我们也期待着,谢谢您,纳会长。

  张瑞东:一句话,完善流通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产销衔接。

  主持人:非常简练的一句话,能在说为展开一点点吗?

  张瑞东:稍微罗嗦一点,前面几个问题也一块再罗嗦一下,刚才你提高到对接的问题我在简单的赘述一下,像刚才提到冷链,增加成本增加价格的问题,其实和卖难的问题应该是完全两个事情,比如说新疆的哈密瓜,或者是美国的车厘子,一度价格很很高,你都不用去监管它,所以说这个成本增加和价格和卖难是没有关系,是看什么样的成品,与这个监管成本无关这是一个,关于对接,我总结对接产销很重要,就是上个星期我们在内蒙做了一个受益量不一致,我们做了专门是进口产品的产销对接的,当时这个泰国的驻华使馆的参赞,亲自到内蒙现场去推销泰国的榴莲还有他的山竹等等,因为他每年在中国销量很大,在内蒙其实销量很小,我们就做这个方面的对接,当天在内蒙就签了一个亿的订单,每天至少两个顾客签订,泰国直接发了,呼和浩特7个亿,就是我想说的就是产销衔接,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你产出来你找的渠道,还是需要一个信息的沟通要不然你去哪?

  主持人:没声在好的戏也出不来,找不着销路再好的产品也不成问号的产品了。

  张瑞东:你没有钱肯定种不出好产品。

  主持人:好,谢谢您徐老师。

  徐小青:我想走出产品卖难的处境,实际上是这个提高我们整个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的水平,这种信息能源包括了硬件的建设,包括了价格的形成,包括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平衡,所以我想完善市场的机制,完善增长的管理共同来推动,市场的体系的建设,逐步走出卖难的困境来。

  张瑞东:我想说的以电商为代表的信息化,他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插上了另一双翅膀。

  主持人:好的,我们也希望这种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包括新的机制,能够更多的运用在我们的其实也不只是农产品销售过程当中,包括我们的三农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提升我们人的幸福感,而作出每个人的努力,再一次谢谢台上的各位,也谢谢现场所有的朋友们,我们本场的报告会就结束了,感谢大家六月谈到此结束我们七月谈再见。

编辑:李静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