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0月17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17日,第三届(2021)中国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峰会在杭州举办,针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和储运的新思路、新解法等问题,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供需错配、流动性超级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产业链面临物流受阻、资金紧张、产销困难等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供稳价”成为这次峰会最关注的热点。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说,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给现货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今年以来,风险管理公司聚焦稳产保供目标,深入大宗商品产业链,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包括境内境外、场内场外,以及期货期权、现货期货,从多个维度为实体企业提供货源,提供价格风险管理,解决境外套保的外汇问题,解决境外套保的路径等问题。还有最重要的,解决我们在做套保时、做风险管理时,资金不足的问题。”王颖说。

中国期货业协会法律委员会主任陆文山说,价格的不确定性是困扰产业链供应链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大踏步全方位地给期货市场赋能,积极拓展期货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他说:“要打造一个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多层次的期货市场,而不是简单的期货概念。从进行国家战略,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角度来讲,打造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是未来必须努力而为之的。”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期货交易所在保价稳供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哪些举措?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晓明说:“首先,控制好风险,也运用一些风控的手段,包括保证金、手续费、价浮,甚至持仓限额的管理,通过这些手段使得价格尽量平稳运行;第二,做好自己的内功,我们的上市品种上市以后也在不断进行优化,使得企业在参与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套期保值相关业务。”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程伟东说,除了“苦练内功”之外,交易所也在积极“搭台赋能”。“交易所搭的是平台,我们服务单靠交易所是远远不够的,更多还要借助会员单位,让他们来开展产业的服务。所以我们在2014年开始,研究推出了场外期权服务场内的创新项目。目前为止,已经推出场外期权、场内期权、基差贸易这样的项目,并形成了一个服务产业企业的综合性的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