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0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近日发布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总的来看,开年第一个月,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新增社融和人民币贷款都创下历年同期新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初步统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207亿元。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整体来看,1月份的金融数据并不差。
  温彬介绍:“整体来看,新增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字当头’的基调。总量上,央行将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上,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继续运用结构性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2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去年12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
  温彬说:“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回落,也表明了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货币、社融增速逐渐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更加体现了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央行近日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从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货币政策没有明显收紧的迹象,但货币政策从疫情期间的宽松回归正常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唐建伟表示:“在货币政策不再宽松的背景下,本轮流动性的拐点已经在去年四季度出现。我们看到社融和M2的增速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有所下移,去年10月可能就是本轮流动性宽松的峰值。2021年随着经济预期向好和疫情的缓解,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回归正常化,预期社融和M2的增速缓步下行的态势仍将持续。”
  1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比12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1个和1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96万亿元,同比下降3.9%。对于M1和MO的走势,温彬这样解读:“1月M0同比下降3.9%,一方面与春节错位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倡导就地过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金的使用需求,央行现金投放减少。1月M1同比增长14.7%,比12月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明显扩大,说明当前企业资金相对充足,企业对下阶段生产经营活动保持乐观。”
  唐建伟指出,M1增速大幅上涨跟近期股市、楼市的表现也存在一定关系。“一是春节前大部分企业都要保留较多的现金或活期存款来给员工发放年终奖,所以会导致M1多增。第二,近期股票市场活跃,也会带动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一定程度的增长。第三,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回暖,对M1增速也带来支撑,居民购房带动居民存款持续向企业活期存款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