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网络被称为“隐形的翅膀”,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些偏远地方,网络通了,发展的路就通了。记者最近跟随工信部前往福建闽北山区,亲眼目睹了网络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系列报道《网络扶贫调研手记》推出第四篇:家门口看病能刷医保卡。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农村卫生所条件并不好,通常只有一名医生,一个桌子、一条凳子、一个药柜。不过,在福建省政和县宝岩村卫生所,记者见到了不一样的场景。头发已经花白的魏守和医生正坐在桌子旁边,他面前就是一台电脑,屏幕上打开着电子诊疗系统,他的左手边是一台POS机一样的刷卡设备,他的右手边立着一个贴着二维码的牌子,上面写着“扫码缴医保”。电脑键盘旁边,装着一个电子手写板,看起来是魏守和打字的工具。一年前,魏守和诊疗、开药,用的还都是纸和笔,现在则要像城里的大夫一样用电脑。

  记者:这个电脑是从哪弄来的?

  魏守和:这个电脑是卫生部门送下来的。

  记者:您之前会用电脑吗?

  魏守和:慢慢学吧,我老人家了,慢慢学。

  记者:哪一年装的?谁教您用啊?

  魏守和:是卫生院来指导的。

  宝岩村卫生所的变化发生在去年。当时,中国联通和宝岩村两委筹资将卫生所翻修,通过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为卫生所接通了光纤网络,县卫生部门送来了电脑,这个卫生所一下迈入了互联网时代。操作电脑,并学会使用一些软件系统,对魏守和这样的老医生来说并不容易,但对周边病患来说,有较大利好。卫生所装上了刷卡设备,魏守和说,村民们在这里看门诊直接就可以刷卡报销:“看病要拿着社保卡来,社保卡我们可以直接在这里报销。直接刷卡的话,门诊一天最多就是报销30块钱,一个病号今天来看的话,一天之内最多报销30块钱,不超过30块钱。一年之内一共只能报销200块钱。”

  在农村,村民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最常去的就是卫生所。然而以前,宝岩村新农合报销只能去镇卫生院以上的医院,有些村民为了能报销这几块钱、几十块钱药费,只能往镇卫生院跑,而宝岩村距离镇上有10多公里远,而且还是山路,去一趟既要忍着病痛,又耽误时间。所以,可别小看这个刷卡机和每天30块钱、每年200块钱的报销限额。另外,一些慢性病用药,也可以在家门口报销。

  魏守和:这边方便,像买一些高血压药,买一些糖尿病药,这些可以直接在这边报销,不然买一点都要去镇里。

  记者:现在这个所大概一天能看多少病人?

  魏守和:一般最多就是7、8个人。

  记者:那以前没联网的时候呢?

  魏守和:就是5、6个人的样子。

  宝岩村卫生所覆盖1800多名村民,今年开通医保报销以来,已经为村民报销资金4000多块钱。而之前的统计显示,宝岩村所在的宁德市因病致贫人口占总贫困人口45%以上,这意味着扶贫必须在医疗方面持续发力。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张学植说,有了网络,优质医疗资源可以进一步下沉,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因为有了网络,医疗等优质资源不断向农村进行延伸,所以网络的应用为提升农民的收入,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张学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