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记者佟亚涛)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20年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日前出炉,进一步放宽了金融等服务业领域、商用车制造、农业领域的外资限制,将从今年7月23日起施行。观点指出,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显示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金融、商用车按照时间表进一步开放

  本次修订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40条缩减到33条,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从37条压缩到30条。

  “本次开放的领域,有一部分是此前已经明确了开放时间表、路线图的,比如金融领域和商用车制造领域。”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说。比如在这次调整涉及的金融领域中,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已经在1月1日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也在4月1日取消。之后一批外资独资公司落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正在提速。

  而在制造业领域,按照路线图,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已经在2018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此次放开,而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也将在2022年取消。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说,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将会促使市场竞争更充分。“自主品牌在卡车市场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客车市场上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而外资优势主要在高端的轻客、轻卡市场。所以如果外资股比放开的话,并不会对自主品牌带来太大冲击。”崔东树说,“放开股比限制后,外资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对形成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带动行业技术进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医药、教育领域 自贸区先行先试

  在全国开放措施基础上,自贸试验区继续先行先试。其中,在医药领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资中药饮片的规定;教育领域,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学制类职业教育机构。崔凡说,由自贸区先行先试,并推广至全国,是负面清单推广的清晰路径。比如此次全国版负面清单中“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必须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的规定,正是借鉴去年自贸区版负面清单的经验。

  “对于一些敏感的领域,先在自贸试验区进行试验,观察是否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以及采取哪些监管措施等。”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

  专家:缩减负面清单将对稳外资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表示,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落实好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之外给予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

  从2013年9月第一张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出,到2017年6月首次提出全国版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经历多次压缩,从最初的190条压缩到30多条。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以来对外资限制程度迅速下降,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而负面清单的不断压缩,是推动中国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方式。

  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跨国投资带来巨大冲击、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将骤降40%的背景下,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这展示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外商投资环境的决心。

  “负面清单越来越短,意味着我们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再加上目前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都在不断地出台各项措施,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好的平台;全国也在塑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今年新颁布的《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条例的指导下,将会对稳外资发挥非常积极和关键的作用。”张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