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近日正式发布。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既是一份闪亮的“成绩单”,也是一张“体检单”。

  今年的报告有五大评价维度,分别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以及普惠创新。与去年的报告相比,今年,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维度总体评价有所上升,人力资源维度总体评价与去年持平,而政务环境和普惠创新维度总体评价则有所下降。指标有进有退,该如何解读?

  与《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情况相比,在可比口径下,新出炉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五个维度中的两个体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基础设施维度改善幅度最大,整体改进率为7.73%。

  对此,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报告主执笔人任颋解读:“这确实说明各个城市在硬件环境、硬件条件方面做了实打实的资源投入。作为最大的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我们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需要大量投入的,这将为整个营商环境的打造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金融服务维度也有较明显改善,整体改进率为3.27%。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解读,进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在加速推进,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可及性有明显提高。“央行、财政部等部门这几年确实在上面下了很大功夫,地方政府也起了作用,确实有明显的成效。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之中,像是抗疫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救活了相当一大批中小微企业。”

  在人力资源维度上,今年总体评价与去年持平,整体改进率仅为0.22%。

  中国人民大学营商环境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叶林解读,人才流动有自身的规律,不能着急。这一维度的指标更适合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对人才的争夺一定是营商环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现在有很多方面都在加紧发力,包括海归人才的引入、科研人才培养的投入、各地的人才扶持政策等。我相信可能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比如三五年的时间,这个指标会有更大程度的改善。”

  在五个维度的指标中,有所下降的是2个。其中一个是政务环境维度,整体改进率为-1.62%。

  对此,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解读,政务环境维度指标的提升,将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越往后面走,改革的难度就越大。“政府环境维度越往后走,提升的难度越大,因为它直接涉及到监管主体自身的利益调整问题。在提升过程中,地方政府有时候确实面临着两难选择,不能一放了之,可能还需要加强监管,所以提升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和政务环境维度指标一样,另外一项“软性”维度指标普惠创新也出现下降。普惠创新维度整体改进率为-2.70%。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报告主执笔人任颋解读,普惠创新下设4个分项指标,它们包括创新氛围、创业氛围、社会诚信、社会参与。像社会诚信这样的子指标,依托于现在的技术条件,进步和努力的空间很大,从而带动整体评价提升。“过去,在市场主体的社会诚信约束方面,由于手段和技术不足,导致出现一些侵蚀市场交易的行为。现在依托于大数据等一些先进技术力量,有助于我们增强对社会诚信的有效约束。这也会为我们营造良好的普惠创新大环境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