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到近期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中央都明确,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要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全部转给地方,为基层财力“输血”。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的财政资金,怎么达?怎么花?怎么管?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12日举行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都一一作出解答,并回答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的提问。

  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所谓“特殊”在于资金下达方式——省级财政不截留,直达市县基层这一“神经末梢”,从源头到末端“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惠企利民。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现场说:“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做法,是今年宏观调控方式的制度创新,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工具。”

  首先要明确的是,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的财政资金共有2万亿元,包括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进一步拆解,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分两部分,95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和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由中央财政偿还的本金是3000亿元,由地方财政偿还的本金是7000亿元。业内观点解读,也就是说,9500亿元加上500亿元加上3000亿元再加上7000亿元,这四部分都将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

  具体怎么达?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时,给出的关键词是“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

  许宏才解释:“‘中央切块’就是中央按照有关的因素分配到省;‘省级细化’就是省级要按照直达基层的要求提出分配方案,省级本身不能留,全部提出分配到市县的方案,细化分配;‘备案同意’,就是省级财政要将分配到基层或者直达基层的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我们会看细化分配的具体情况。备案同意并不是管甲县多还是乙县多,不是干预具体的分配,而是看是不是具体落实了当‘过路财神’的要求,省级有没有截留,是不是全部分到了基层市县。‘快速直达’,就是备案同意后,限时让省级部门将资金下达基层,尽早发挥资金的作用。”

  钱到了基层后,怎么花?许宏才表示,核心一条要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来花。

  许宏才说:“特殊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方面。重点还可以用于解决当前基层面临的疫情防控、基本民生保障等困难。资金在规定的范围内,在‘六稳’‘六保’工作中,由地方统筹安排使用,允许基层统筹落实‘六保’任务。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分配的时候按一些因素这样分,但是到了基层之后,由基层根据实际情况,只要是用于‘六稳’‘六保’方面的支出,根据实际作出妥善安排。”

  财政部明确,要增强地方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性。与此同时,该如何管好钱、确保自主性有边界?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在现场说,要做到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到哪里。李敬辉表示:“财政部对新增财政资金将建立全覆盖、全链条、动态化的资金监控系统,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一方面,对相关资金实行单独标识,资金监管要贯穿到资金下达、拨付和使用的全环节,从源头到末端,‘一杆子插到底’,确保账务清楚、流向明确。另一方面,在系统中建立预警机制,按照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要求,设定预警条件,有地方不符合要求会自动提醒和报警,我们立即通报地方纠正,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同时,对市县提出要求,抓紧摸排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名单,建立实名台账,确保资金精准落实到位、尽快发挥效果。”